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他们的精神在城乡间徘徊 如何给农民工一个文化家园(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文化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桥梁
文化部社会文化司、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北京市文化局近日在京联合主办了“我们的节日”——群星奖优秀节目2011年春节慰问外来务工者文艺晚会。晚会以“保障外来务工者基本文化权益、丰富外来务工者节日文化生活”为出发点,在节日期间为广大首都外来务工者提供了一台既具有鲜明时代色彩和草根特色,又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节目,营造了欢乐、喜庆的节日氛围,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外来务工人员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视和社会各界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关爱。
近年来,我们在保障外来务工者的经济权益和法律权益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在就业、居住、劳动保障、社会保障、子女教育以及城市落户等方面推出了相应政策,这些努力在保障农民工基本民生,促进农民工的“社会融入”方面起到了明显效果。但我们也看到,大量农民工缺少精神慰藉,关注农民工文化生活,加强农民工精神家园建设,促进农民工的“心理融入”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文化可以发挥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使农民工接受现代文明、城市文明、城市生活习俗等方方面面的影响和熏陶,加快其思想、文化、习俗的城市化;另一方面,参与文化生活,可以在精神层面增强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励他们自强不息、奋发进取,以自信、乐观的心态迎接城市新生活。在这个意义上讲,文化应当成为、也能够成为广大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重要桥梁。
作为文化部主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业务司局,社会文化司长期以来采取多种措施致力于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基本文化权益。如让外来务工人员可以免费进入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场所阅读图书或参加文化活动;依托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网上阅读、影视播放、知识讲座、信息查询等文化服务;推动各地广泛开展农民工艺术节等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等。
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一步加强外来务工者文化工作。一是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性、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的特点,将农民工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服务对象之一,使外来务工人员与城市居民同等对待,享受无差别的公共文化服务;二是深入研究农民工的需求特点,为农民工“量身定制”文化服务,加强农民工文化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利用现有公共文化设施资源,加强对农民工的宣传与培训,提高农民工综合素质,消除农民工对公共文化设施的心理隔膜;四是以城市社区为载体,将农民工纳入社区管理。依托社区文化场所举办各种文化活动,激发农民工的热情和兴趣,促进农民工与本地居民的交往,让农民工逐步融入到社区文化生活中;五是积极建立部门协同机制,引导用工企业、文化企业、民间公益性组织等各类社会力量参与农民工文化建设,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农民工文化工作的良好局面。(文化部社会文化司司长 于群)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