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值得警惕的道德通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古人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其中包含着大智慧:人民需要美丽的城市、舒适的环境、富裕的生活,但更需要自豪、信任、安全感和尊严。
近期,《新民周刊》的记者们搞了一次规模颇大的街头随机调查,结果显示民众间信任感正逐渐下降,有趣的是,同期《中国新闻周刊》以《别怕陌生人》为题,对流行的“社交恐惧症”进行了披露。
为什么我们不再信任别人?为什么陌生人成了威胁?对于我们这个有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文化积淀的民族来说,出现这样的局面,有些令人意外。这其中,包含着教育、沟通、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但特别应警惕的,是道德通胀的威胁。
通胀是经济学概念,但同样的效应,也出现在社会行为中,因为人类在商品交换之前,已经在进行着社会交换。
社会交换中的货币,是信用,我们用它换取他人的帮助和情感支持,从而获得安全感。维持一个和谐的社会秩序,其“货币”必须坚挺,这就是说,要保证信用能得到有效流通。
然而,与商品市场不同,道德市场更脆弱也更具风险性,因为信用缺乏定量标准,易受虚伪、做作等困扰。当几句甜言蜜语就能攫取更多利益时,或开具空头支票就能骗取信任时,那么,这些“假币”必然会对社会秩序造成巨大冲击,随着信用的不断泡沫化,一个社会就有崩溃的可能。
维持道德市场的正常运转,关键在公权力的有效使用,公权力天然具有驱除假信用、匡扶正义、营造公平氛围、夯实道德基础的义务,而这,也正是人民缴纳税款所购买的公共服务之一。
中国正在高速发展中,出现经济通胀与社会通胀,在所难免。但前者是短期效应,容易受到重视,后者是长期效应,经常被忽略。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社会发生了巨大的转型,这对道德基础造成的震荡,可能需要很多年才能修补。
必须正视,当下存在着一种戾气,越来越多的人不信任别人,从精英到草根,普遍缺乏安全感,上至学者,下至CEO,均以爆粗口、耍无赖为能事,甚至年年都有雷人语录,岁岁都有新官腔,“喝水死”、“唱幸福”、“纵做鬼”等此起彼伏……凡此种种,都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经济通胀可能夺走一代人的财富,而道德通胀可能让几代人的努力归零。
古人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其中包含着大智慧:人民需要美丽的城市、舒适的环境、富裕的生活,但更需要自豪、信任、安全感和尊严。严防道德通胀,维护信任环境,对此,公权力应更有作为。(蔡辉)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