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三字经好读 社会经难念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人民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传统文化经典,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似乎总是难以摆脱某些悖论和尴尬。一边是有人主张经典还是原汁原味的好,一边是一些地方的教育部门删节《三字经》、《弟子规》;一边是各地大搞经典诵读活动,另一边则是一些学者痛感经典已不适应当今社会,经典教育出来的孩子会吃亏。 
  在经典面前,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存在哪些误区?在现代社会,我们如何理性看待经典,运用经典,传承经典?
  
  文化“解释权”当慎用
  四川读者  李晓亮
  “最终解释权归本公司”等霸王条款式免责声明,有违法治精神和市场原则,所以,不少地方出台行政规制来约束“解释权”,使它不能再随便充当无良商家的万能挡箭牌。其实,“解释权”现象不仅局限于市场一域,在文教领域,也有一种吊诡的“解释权”。
  日前,山东省教育厅下发通知,要求中小学“取精去糟”,甄别筛选优秀传统文化,不可全文推荐《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无独有偶,湖北一些学校也有类似动作,对《三字经》等进行删节,重新编排后再发给学生。
  按说,上述行为出发点是没什么问题的。取精去糟,去伪存真,先剔除全本中老旧过时且迂腐的,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文化糟粕,让心智尚未成熟的学生读“洁本”教材,学习符合当代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内容,省下师生们自我甄别良莠优劣的成本。
  但是,如此良苦用心,喝彩的不多,反而在舆论中激起不小争议,教育部门的删节行为,甚至被质疑为推销教材,垄断市场。
  如果是某个学者和专家,仅限于学术层面的探究研讨,那么不管他对传统文化进行怎样的解构和阐释,都只是一家之言,只代表其个人学术能力和价值取向。但如果职能部门(比如教育部门)以自认为正确的价值标准,对传统经典文本进行裁剪,然后再以权力之手进行“市场推广”,那就可能造成一些负面问题。比如,教育部门遭受的推销教材的质疑,而这时你会发现这其间有无夹杂部门私利,很难自辩。因为垄断和强制,总会让人产生一种惯性质疑。
  再者,从纯个人学习角度讲,现在学生的学习途径和学习方法,日渐多样化,知识素养、价值观养成也绝非单一地取自教材,还要受到传统文化、社会风气、主流价值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三字经》等传统典籍中所包含的文化、思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解读。学习这些典籍,只是养成价值观念的方法中的一种,教科书、课外读物、言传身教、电视节目等,都拥有较大的形塑价值观的力量。所以,与其用行政命令进行简单切割,不如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进行自我判断,做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的有机融合。
  一言以蔽之,置身于社会,学生的成长必然受到这个社会方方面面的价值辐射和熏染。对传统文化“解释权”,不可不慎用,更不能垄断,否则,其接受效果不仅有限,甚至可能背离初衷,适得其反。
  
  别以“绝对思维”看经典
  山西读者  木 弓
  现在日趋火热的经典诵读运动,表明长期被我们忽视的传统,又开始逐渐重新占据其应有的地位,这其中虽有曲折,但应当讲是值得鼓励和提倡的。而所谓读经典的孩子走向社会必然吃亏,错并不在经典,而在于社会的问题。
  当今的社会风气,大众都有体会,诚信缺失,底线失守的事情时有所闻,着实让人感到失望和痛惜。然而,将问题一股脑儿推给空洞的“社会”并不合适,社会由人构成,社会风气的好坏,实际取决于每个人的素质和行为。
  因此,我们要有反诸求己的精神。既然我们承认传统经典的价值,觉得是个好东西,那么自然还是要身体力行试试看,尤其是倡导者要带头示范,不能首鼠两端,一方面高谈阔论经典价值,另一方面又将其束之高阁。
  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并非一朝一夕。这个建设过程,必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然而一个人的寿命有限,家长不免担忧:在整个风气未好之前,自己的孩子遵照经典,会不会过于超前?这种担忧可以理解,但有时未免杞人忧天,因小失大。
  这种想法过于功利,读经典首要在于提升个人修养,让孩子诚实守信,总比撒谎骗人好很多。至于学以致用,那是下一步的事情,即便是学以致用,在资讯社会成长的孩子,也不至于“迂”到“唯经典是从”的地步。当前最为迫切的是重建传统道德价值,而不是担心完全用这种价值吃亏怎么办。换言之,需要考虑的是有和无的问题,而不是多与少的问题。
  有学者言:“不少人有一种绝对思维,要么肯定,要么否定,特别容易走极端。”在提倡经典这个问题上,同样体现得淋漓尽致。不能因为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就完全忽视学习传统经典的价值,即便是在经典大行的传统社会,也并非一尘不染。
  况且,在当今社会,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秩序,并不仅仅依靠经典来维持。礼仪、规则特别是法律,发挥着更加强大的作用,而传统经典的价值,至多是弥补或者补充前者的不足之处。由此,也不宜把传统经典拔得过高,高处不胜寒,何况那原本就不是经典所能承担的责任。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