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文化消费时代如何提升文艺的精神力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关于文艺作品的价值与意义,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切入,做出多方面的评判和认可,但无论怎样,都不能忽略这样一点,即文艺作品必须要能够打动人,感染人,这是文艺的资质,也是内在的精神力量。然而当下由于文化消费的盛行,做快餐文化待遇很高,而去真正下功夫,把握时代脉搏,感受现实生活,下的本钱反而要多。
文艺起于民间,丰富和发展也植根于民间,并最终适于民间,这是人类文艺健康发展的轨迹。针对当下的文艺活动实际,笔者认为,要使精神力量得以积极而有效地传递与提升,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有文艺家与审美群体对现实生活的体验与对现实精神理解方面的同构感应。
这种同构感应,要求双方都须以极大的热情投入生活,拥抱生活,并通过全身心的感知、体验,而产生休戚与共的沟通与呼唤。对文艺家来说,这方面显得尤其重要。作家或艺术家只有敞开胸襟面对并拥抱现实和人生,体察到社会现实和人民大众的精神,才可能真诚相许,并与之对话。当然,这需要付出代价,需要经受几多劳碌、几多磨砺、几多甘苦,甚至甘于终生寂寞与清贫。中国的文艺传统中即始终保持着关心现实、关心民众、忧国忧民的内在精神,这也正是由于不失良知的文艺家将自己置于民众之中,想民众之所想,忧民众之所忧,成为民众命运的关怀者与代言人的结果。
其次,文艺活动的实践,常常或明或暗地牵涉到这样一些问题:审美“距离”与现实渴求,超越意识与生活状态,先锋潮涌与人文厚土,彼此间似乎容易处于矛盾状态。譬如,一味贴近眼前的现实,可能导致创作与接受方面都滋生惰性,或失却参与文艺的特殊意味;但若不随时切近现实状态,而又会使文艺失去活力。所以,文艺要切实做到以自身的品质服务于民众、社会,即需要将上述易构成矛盾状态的因素,尽可能取得相对统一与沟通。
为此,一方面文艺家要使自己的创作尽力提高情感力度,并时刻注意关照自己作品将面对的群体的期待与要求。其中尤其要注重了解、体察并艺术地表现群体在现实生活面前所形成的最具普遍意义的思想感情。这是文艺作品产生感染力的一个重要前提。黑格尔即认为:“事实上,一切民族都要求艺术中使他们喜悦的东西能够表现出他们自己,因为他们愿在艺术里感觉到一切都是亲切的,生动的,属于目前的生活。”另一方面,欣赏者也应以积极的审美态度和心理准备去参与、应答。例如,对作品的选择、取舍、重构、评判等,既要释放预存心理结构中的潜能,又必须时时注意克服随审美经验沉积而成的惰性。这样,便可以在给定的情境中,创造富于艺术意味的形式并获得再度创造的自由。
此外,依照文艺活动的特殊规律,强调文艺家与审美群体间实现精神世界的同构感应,还应正确对待并正确处理以下问题:一是切近现实思潮、切近社会心态、切近民众渴求,同遵循文艺创作自身规律、高扬艺术品格并锐意创新的关系;二是实现同构感应与正视并尊重欣赏层次差异的关系;三是现时效应同历时性超越的关系。这些问题处理得妥当与否,可能会影响到其是否能成为合乎文艺活动规律的契机,真正促进文艺的繁荣,也会关系到文艺是否真正能以自身的特殊资质或魅力,使群体获得审美愉悦与精神境界的提升。(宋生贵)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