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评:文化原生的期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文化原生的期待 


  全球化,是经济的全球化,也是文化的全球化,全球化带来的结果是整齐划一,是标准化,同时也带来生活方式的单一化。商品的标准化有利于商品的大量生产与品质保证,而生活的单一化,文化的整齐划一,则是文化灾难,单一的文化必然导致人类创造力的降低与人类自身智慧资源的灭绝。在这个背景下,1998年诞生了世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我国是签约国之一。在国家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上升,而原生文化却不断走向消亡的边缘的情况下,保护原生文化的工作,说得具体一点,就是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工作,也因此变得更加突出。今年2月25日,全国人大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这是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从2001年开始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到今天全民非遗保护意识的提高,再从无法可依到有法可依,这是一个经历了10年的慢慢成熟的过程,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结果。 


  其实我国政府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原生文化的保护工作,绝不是始于1998年或者2001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文化部门马上就开始了这项工作,大量收集整理、保护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我们都知道山歌,都知道剪纸,都知道昆曲,都知道格萨尔王、江格尔传,更知道蒙古族的长调、新疆的十二木卡姆。无人不知的瞎子阿炳华彦钧,解放不久就去世了,但他的名曲《二泉映月》等留下来了,这些都得益于文化部门在20世纪50年代初就开始的收集抢救民族民间艺术的工作。洋洋5亿多字的《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的编撰工作,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之初的1979年就开始了。在30余年的时间里,数十万的文化艺术工作者参与了这项工作,出版了《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中国曲艺音乐集成》《中国戏曲志》《中国曲艺志》《中国民间舞蹈集成》十大文艺集成志书,原原本本(现在有个词叫原生态,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地、力求不失真地记录了很多行将失传的艺术品种,让中华民族的这些文化财富得到了基本的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明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与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传统体育和游艺和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概念,是基于对文化多样性与多元文化的认识,基于保持文化多样性与多元文化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基础而提出的。应该说,这是对我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与发展工作以往工作的肯定,也让这项工作从理论上得到了提升与支撑,使得开展这项工作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更加突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更使这项工作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但也应该看到,没有列入或尚未列入非遗名录的那些民族民间艺术还是大多数,对这些艺术形式的整理保护工作,比非遗的保护工作更艰难,也更有意义。  
  

  尽管我们做了很多努力,但事实是很残酷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着快速的改变。依赖于某种特定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文化艺术形式,就像缺水的花,快速干瘪,成为历史的尘埃。我们推广普通话,这是国家统一、文化发展,促进各地交流的必须,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少数民族的语言,一些方言,会说的人越来越少,与这些语言相关联的一些民歌、小调、曲艺艺术也跟着面临消失。艺术的存在是需要受众的,而语言是大众接受的基础。二人转可以被全国人民接受,因为承载它的东北方言靠近普通话。而基本一致的西北二人台艺术,因为用的是陕西土话,就很难被其他地方的群众所接受。追求时髦是年轻人的基本特点,现在农村的年轻人大量转入城市,城市的生活方式、艺术享受方式更容易为他们所接受,而家乡那些土得掉渣的艺术形式,他们已经没有了继承的思想与可能。这也造成了民族民间艺术的难以为继,众多的艺术形式面临失传的危险。《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给出了一个民族民间艺术促进、保护、传承的基本方法,但还有赖于有更多的可操作的方法的支持。因此,该法明确指出,国家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这样,民间组织、高校等力量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工作中去就有了精气神。 


  在高校中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进行研究,开设相应的课程普及相关的知识,培养专门的人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收集、整理、保存,展示,应该说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办法。但当下的情况是,开设非遗研究机构的高校目前有,但能综合地开展相关项目的,现在还不多。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投身于这项工作的倒是有一个民办的学院,那就是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他们利用民办学院的优势,依靠自己地处藏羌等民族聚居地所拥有的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开展羌文化保护与研究专业,培训专门的人才。在此基础上,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合作,设立了中国民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并将设立属于学院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目前,该院已经把非遗课程加入到学校的日常教学之中。他们的工作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认可。为了提高当地居民对于自己习以为常的那些古老的民歌、民族习俗的认识高度,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在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和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下,该院积极争取到了让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山花奖有关活动落户绵阳,作为配合,今年的4月中旬在绵阳举办大型的“中国原生态民歌盛典”,通过原汁原味的民歌艺术的展示,来宣传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这完全可以看作是迎接《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生效的隆重而热烈的庆典。当然,作为学院,也为自己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积累了更多的人气、素材与希望。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与生效,随着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认识的提高,相信会吸引更多的民间力量参与到民族民间文艺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来。这也是来自于我国正在走向消亡边缘的众多原生文化的期待。 


  作者:彭世团 





 
关键词: 期待 文化 大众评述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