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中国儿童剧热闹背后欠味道 应向传统文化借故事(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讨巧三 借大编剧造声势
为了吸引眼球,近几年儿童剧市场上出现了不少好“大”喜功的大制作,请来知名大编剧写剧本。大编剧的名头是很响,但对儿童剧的创作却未必是福音。编剧吴玉中说,儿童剧创作其实非常难,大编剧也未必能写好小戏,“玩票”心态就是看轻了儿童剧,绝对写不出好戏来。
其实,无论大编剧还是小编剧,儿童剧编剧对待孩子的心态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创作。在许多中国儿艺演员的记忆里,《马兰花》的编剧任德耀就是一个慈祥可爱的老人,他非常有童心,总是用他的眼睛去观察孩子,喜欢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平等地交流。“现在热爱儿童剧创作的人很少,没有人会去基层体验生活,还说儿童剧不好做,你的作品不了解孩子当然没人看……”《马兰花》的执行导演刘晓明愤愤地说。
有人以为儿童剧编剧没有什么技术含量,随便谁都能干。其实儿童剧编剧是非常难,一般的话剧编剧写影视剧没问题,却写不好儿童剧。吴玉中认为,大编剧写不好儿童剧和能力没有关系,而是和经验有关,“孩子的思维特别自由跳跃,而戏剧要求结构严谨,这种矛盾要没有丰富经验很难把握。”因此儿童剧编剧不仅需要过硬的戏剧基本功,还要有儿童的思维,人物个性、逻辑也得符合孩子的欣赏习惯,“只要你有几分钟不吸引人,他们就会走神。”(牛春梅)
建议
向传统文化借故事
中国观众习惯消费故事,一个好故事是戏剧的灵魂,对于儿童剧更是如此。《马兰花》的执行导演刘晓明说,时代感特别强的故事往往生命短暂,“有时与其生编硬造漏洞百出的新故事,不如好好开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从中寻找经过时间锤炼,又适合孩子们的题材。”
已演出55年的《马兰花》改编自中国民间传说,今年“六一”上演的《精卫传奇》、《宝莲灯》也都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宝库。经典故事往往有一个经典的主题,无论时代怎样变迁,人们的态度都不会改变,更适合长期保留演出。导演邵泽辉想要做一部能够像《马兰花》、《白雪公主》一样可以留下来长期演出的儿童剧,因此他选择了《宝莲灯》,看中了这个故事里渲染的母子亲情。中国木偶剧院今年也推出了取材于《山海经》的神话剧《精卫传奇》。
吴玉中说:“中国儿童剧要想出经典,传统题材是一个重要方向。因为传统故事特别有想象力,也很符合孩子们的思维方式。”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