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当前国学热:尚古还是媚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国学网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当前的"国学热"反映了一国意识形态的复苏及文化主体地位的提升,但不可避免地也带来了一些功利色彩。
最近几年,国学很热。从大学开设国学试验班到现代私塾的悄然萌芽,从“淑女学堂”的出现到孔子学院的风行,从国学博客圈的开通到国学大师的评选……一场“国学”的旋风刮了很久,丝毫没有要停歇的意思。
“国学”的内涵之争
“国学”一词是中国近代文化发展史上才出现的学术名词。普遍认为,国学的出现与19世纪中叶的民族文化自救有关。1841年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人为了抵御外敌、富国强兵,出现了一股“西学东渐”、“中体西用”的热潮。“国学”一词也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用以指讲述、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的学问或学科。“国学”的提出有与“西学”相对抗的意味。
由于“国学”一词的含义比较笼统,近年来,人们对它的概念一直都争议不断。有人赞同将本国的一切历史文化学术现象等全部囊括在内,但也有学者主张把“国学”界定在传统思想、学术范围内。而前不久,作家舒芜干脆一棒子把“国学”打死,称国学不过是“清朝末年、一直到‘五四’以来,有些保守的人抵制西方‘科学’与‘民主’文化的一种借口,是一个狭隘、保守、笼统、含糊而且顽固透顶的口号。”
知名学者、新星出版社副总编辑止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比较倾向于“大国学”这一说法。他认为,国学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概念,不仅仅指传统的四书五经、程朱理学,国学的内容是随着时代的更替而不断延伸的,唐代比汉代要丰富,而清代肯定又比明代丰富,今天的一切在许多年后,完全有也有可能成为国学。将其固定为传统学术思想,有“画地为牢”的意思。
国学类图书热销
记者在一些书店看到,国学类图书虽然没被专门列出一个柜台,而是分散在文、哲、史一类的书架中,但在这一类图书中与国学有关的都占有相当比例。其中除了一些国学大师的经典著作和一些属于专家学者研读的专业用书,大多都属国学普及类读物。如青岛出版社出版的“国学启蒙经典”丛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治家格言·增广贤文·笠翁对韵·幼学琼林》等,这些书的销量都不错,一度占据了某些书店的畅销书排行榜首位。青岛出版社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学启蒙经典”系列读本畅销的本质原因,除了自身品质过关外,也因为它满足了当前各地教育系统、机构的切实需要,也契合了当前提倡国学复兴的时代大背景。
另外,与国学相关的一些史学读物一直都是书店的常销书和畅销书,如《万历十五年》、《正说清朝十二帝》、《历史上的多尔衮》、《苏东坡传》等,以及最近由易中天《品三国》引发的“三国”系列图书热卖。而在前不久的上海书展及第14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国学类图书也是一些出版社推出的重点项目。
与国学类普及读物热销相对应的是,一些商战、经管的书也借国学热相继推出,《中国式管理》、《儒家管理哲学新论》、《老子管理学》、《读禅悟管理》等等,不一而足,除了企图“将传统文化智慧与现代经营管理紧密结合,打造出新一代儒商”的崇高理念,更多的无非是想借“国学热”掘一桶金。
一些出版界人士认为,当前国学类书籍在读者中风靡,有其必然性,因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优裕,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时候,就会开始关注国家的历史和文化。
儿童的“读经运动”
说到儿童读经,不得不提到被称为大陆新儒家学派代表人物的蒋庆。1996年,蒋庆在贵阳市郊“阳明洞”附近的云盘山购得几亩荒地,建传统书院,取名为“阳明精舍”。2004年,由蒋庆编撰的一套12册“中华文化经典基础教育诵本”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其中收录了从《诗经》、《孝经》到王阳明的《传习录》共19部儒家经典。这是中国自1912年学校教育废除“小学读经科”后第一次系统、全面地精选和出版的少儿读经教材。蒋庆主张对12岁以前的孩童进行国学启蒙教育。
如果说蒋庆只是从理论和学术上对儿童读经进行呼吁,那近年来一些地方兴起的私塾,则表明他们已经把这种读经运动付诸于实践。2004年,一家以“仁、孝、忠、信”为校训的“今日学堂”现身于武汉;2005年年底,苏州的两家私塾“菊斋私塾”和“复兴私塾”也相继开馆;最近,就在上海新开的号称“全国第一家全日制私塾”――“孟母堂”因为某种原因被紧急叫停不久,另一个宣称“传播中国文字和儒家文化”的“童学馆”再次于武汉隆重开张……一次儿童的读经运动来时无声,却已日渐兴盛。
关于儿童读经,争议已久。反对者认为,儿童的理解能力太弱,读经也只是死记硬背,这对吸取古典精华起不到任何实质性的作用,而且,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上,花太多精力在这上面不太现实。赞同者却认为,把国学纳入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益的探索,读经典诗文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他们将来进入中学阶段学习文言文也有很大帮助。更重要的是,“这些古文蕴含着如何做人、做事的深刻哲理。”
止庵认为,少儿读经表面上看虽没什么坏处,但不应予以提倡,读经应该分年龄层次,由于理解能力及知识经验方面的局限,少儿读经只会食古不化。不过对于青少年读经,止庵建议他们不妨读读朱自清的《经典常谈》。
专家学者解读国学热
关于当前的“国学热”,止庵认为这与我国的国际地位提高、经济复兴有关,中国在历史上一直以天朝大国自诩,但后来一度被打垮了这种大国意识形态以及文化主体地位的复苏。但从现在的情况看来,这种“国学热”显得过于狭隘,这主要表现在人们把国学局限于某一个层面,而忽略了国学更深层次的内涵。止庵以“刻舟求剑”为喻,说国学这把剑早已被时代这场洪流冲到前方了,人们还在当初刻下记号的那个地方徘徊不前。
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叶君远教授眼里,国学可分为四个层面:一是物质层面,如饮食、服饰等;二是技术层面,如武术、中医等;三是制度层面,如历代典章制度;四是精神层面,如道德伦理标准、价值观等。叶君远教授说,有些东西可以继承,有的则没法传承,我们所要弘扬的国学,主要指的是精神层面的东西。对于少儿读经,叶君远认为,应当取其精华,择优弃劣,不能一味强调死记硬背,因为这并不符合儿童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不宜提倡。
另外,我们可以看到,时下所提倡的国学一方面在迎合了一些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古情结之后,也正在走上一条商业化和庸俗化的道路,像收费昂贵的“老板国学班”以及图书市场上泛滥的国学图书便是很好的例子,国学似乎成了一个能够自动生财的聚宝盆,只要能与国学挨上边的,什么东西都在往里装。另外,所谓的“国学热”大多也只是停留在形式上的一种模仿,在某些拥趸看来,国学大约是跟时尚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为此,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教授楼宇烈在北大的一次讲座中表达了他的忧虑。他说,19世纪初国学的涌现是从我们民族文化自身发展的需求出发的,它主要是为了提升自己的文化主体,从其出发点到所提倡、号召的,不管是形式还是内容,都是非功利的,但是我们当前的国学热却带了一些功利色彩。
王小波在《我看国学》一文的结尾说,“此种学问被无数的人这样钻过,会成个什么样子,实在难以想象。那些钻进去的人会成个什么样子,更是难以想象。古宅闹鬼,树老成精,一门学问最后可能变成一种妖怪。就说国学吧,有人说它无所不包,到今天还能拯救世界,虽然我很乐意相信,但还是将信将疑。”王小波的言论虽然嘲讽的成分居多,但他那种对什么事情都抱着一副怀疑的态度却是一个做学问者真正应该具备的素质。国学以后还会怎样热,还能热多久,这不是某个人左右得了的。对此,我们不妨像王小波那样,抱着一副怀疑的心态来看待。
作者:卜昌炯






 
关键词: 媚俗 国学 大众评述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