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考古联想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岳阳平江古墓出土38件丝织品 纸筒做轴揭取被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潇湘晨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2008年10月12日,岳阳市平江县村民钟检高在拆房重建时,意外挖出一块墓碑,继而又挖掘出一完整棺木。据称有好奇者打开棺木发现“逝者尸体完整且内部有完好丝织品”,而碑文铭记墓主钟氏逝于公元1564年即明嘉靖43年,距今已有444年历史。

    为确保棺内丝织品安全,湖南省博物馆丝织品研究专家董鲜艳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全程参与了开棺。专家们虽未看到流传的“完整的尸体”,但在董鲜艳等的努力下,裹覆在尸体之上的完整丝织品终被成功揭取。目前,这些丝织品已被运至湖南省博物馆纺织品保护实验室进行抢救性保护。

    纸筒做轴揭取被子

    古墓葬中逝者服饰的揭取,格外讲究技术性。面对平江古墓中的多件丝织品,董鲜艳可谓小心翼翼。“先是用手触摸盖在逝者身上的棉被后感到质地相对较好,干湿程度适中,才决定立即揭取。”董回忆说,首先是被子的揭取,盖在逝者身上的被子一般采用卷曲的方法揭取,但因为当时比较匆忙,没有找到合适的东西做轴,董便急中生智用随身携带的生宣纸卷起一个纸筒做轴,并在要揭取的被子上盖一层柔软的丝棉纸,用纸筒从被子的一端卷起,慢慢剥离粘连的织物,而在卷的过程中,还要在被子下面垫上丝棉纸,连同织物一起卷起。“边滚边卷,边卷边剥离,边剥离边垫纸,直至将整个被子全部卷到卷筒上。”

    被子的揭取尚如此繁杂,要把衣服一件一件的揭取开来,则是更要加倍小心的事了。据董鲜艳描述,出土纺织品质量很差,不像现在穿着的衣服一样随便就可以脱下来。由于明代衣服基本上都是大袖子,而袖口只有露出手的空间,董鲜艳利用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把左手从袖口伸进去,右手从腋下伸进袖筒内部,凭感觉慢慢将袖子拖出来。”经过几番周折,逝者身上的衣服全部完好地揭取下来。

    衣物数量多达38件

    此次出土的衣物,最让人惊讶的是数量之多:共6套,38件,包括帽子、膝袜、弓鞋、裹脚布等。通过进一步清理,董鲜艳发现,这些衣物多为一般布料的丝织品,“目前来看只有一两件带花纹的,其它均较平实。”据此,董鲜艳推断,墓主钟氏应为普通百姓,但能有如此多的衣物随葬,这也说明钟氏的家境相对殷实。

    董鲜艳说,与其它质地的出土文物比较,丝织品文物出土较少。“一个墓,特别是平民墓中出土这么多完整的衣物,还是很少见的。”董鲜艳告诉记者,通过对出土衣物及墓葬土壤成分的试验性研究,她判断这些衣物保存完好的主要原因是墓葬的密封性较好,而这一结论也和岳阳市文物管理处负责人魏一平的判断不谋而合,“这个墓葬内有大量糯米,特别是在棺木周围。”魏一平说,正是因为糯米的作用,棺木一直处于良好的密封状态,这是衣物得到很好保存的原因。

    目前,董鲜艳正在抓紧对出土的38件衣物进行单体清理,预计2-3个月内便可全部清理完毕。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