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乐府诗集》中的赵文化(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华论坛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憙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馀。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馀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直千万馀。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关于罗敷的诗歌很多,相关题材的多首诗歌所言罗敷结局不尽相同,而尤以这首古辞最为著名,影响最大。《陌上桑》在汉魏时代也成为一种诗歌格式,此外,还有它的变化体《采桑子》、《采桑》、《艳歌罗敷行》等。《乐府诗集》中记述有以《陌上桑》为题的,以《   》为题的,以《采桑》为题的,不胜枚举。其中以《采桑》为题的,多达14首。这些作品中,晋人傅玄的《采桑·艳歌行》与上述古辞意同辞殊。言罗敷之美的,数不胜数,但留下的南北朝时期北朝的作品并不多,今只举北魏高允的《罗敷行》: 


    邑中有好女,姓秦字罗敷。巧笑美回盼,鬓发复凝肤。脚著花文履,耳穿明月珠。头作堕马髻,倒枕象牙梳。姌姌善趋步,襜襜曳长裙。王侯为之顾,驷马自踟蹰。 


    《乐府诗集》又有《日出东南隅行》多首。以上诸辞并没有对罗敷的地点作明确交待,除了崔豹的《古今注》,明确说罗敷是邯郸人的诗歌,是梁沈约的《日出东南隅》: 


    朝日出邯郸,照我丛台端。中有倾城艳,顾景织罗纨。延躯似纤约,遗视若回澜。瑶妆映层绮,金服炫彫栾。幸有同匡好,西仕服秦官。宝剑垂玉贝,汗马饰金鞍。萦场类转雪,逸控似腾鸾。罗衣夕解带,玉钗暮垂冠。 


    (注:《乐府解题》曰:"古辞言罗敷采桑,为使君所邀,盛夸其夫为侍中郎以拒之。"与前说不同。若陆机"扶桑升朝晖",但歌美人好合,与古辞始同而未异。又有《采桑》,亦出於此。(后世有元曲《秋胡戏妻》,题材与此相似,但汉魏时即有《秋胡行》的乐府格式,也有《罗敷行》,乐府诗有梁·王筠的《陌上桑》:“人传陌上桑,未晓已含光。重重相荫映,软软自芬芳。秋胡始停马,罗敷未满筐。春蚕朝已伏,安得久彷徨。”可见南朝时已经有秋胡的形象了) 


   《古今乐录》曰:"《陌上桑》歌瑟调。古辞《艳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篇》。"崔豹《古今注》曰:"《陌上桑》者,出秦氏女子。秦氏,邯郸人有女名罗敷,为邑人千乘王仁妻。王仁后为赵王家令。罗敷出采桑於陌上,赵王登台见而悦之,因置酒欲夺焉。罗敷巧弹筝,乃作《陌上桑》之歌以自明,赵王乃止。"《乐府解题》曰:"古辞言罗敷采桑,为使君所邀,盛夸其夫为侍中郎以拒之。"与前说不同。若陆机"扶桑升朝晖",但歌美人好合,与古词始同而未异。又有《采桑》,亦出於此。 
既然在邯郸,弹瑟似乎更为合情一些。当然,外出采桑的秦罗敷不会带着乐器,因此,瑟(或筝)都应该为赵王所有。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