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焦点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何燕江:《孔子》是小说不是断代史(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华商晨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孔子是政治上的失败者还有很多被后人所误读

    华商晨报:在战乱的年代,孔子能活到73岁已经算是高寿了,你研究过孔子的饮食吗?

    何燕江:在春秋时代,调味品比较贫乏,基本也没有什么炒菜,我当时觉得最有意思的应该是,茶叶当时是用来炒菜的,而不是用来泡水喝的。

    他的高寿目前有一种说法是《论语乡党》里面说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似乎给了我们一个孔子是非常讲究吃的形象,不可否认孔子应该是很讲卫生的,但是这种讲卫生和饮食习惯,更大的程度上是出于对“礼”的重视,也就是说,孔子认为吃饭是一件很郑重的事情,应该严肃对待。

    礼、乐、射、御、书、数,孔子精于射御,父亲又是能举起城门的勇士,再加上有良好的心境和深邃的修养,所以高寿。

    华商晨报:你在序言中说孔子在生前一直是一个政治上的失败者,你是根据什么下这个结论的?

    何燕江:孔子一生的政治经历,在鲁国堕三都可以说是失败的,在齐国不得重用,在卫国奉粟六万却没有实职……孔子独立郭东门,“累累若丧家之狗”。应该也没得到重用吧,到陈蔡之地因为战乱绝粮,楚昭王救了他,但是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最后结果是“昭王乃止”。

    最终十四年周游列国,孔子回鲁,史记的记载是“然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

    相对于同时代的晏婴相齐三朝五十年、子产相郑铸刑鼎、稍晚的孙武、伍子胥统帅吴国破楚等等,我不认为孔子当时是政治上的成功者,但是他的学说影响至今,可以说他要比同时代的这些人要成功得多。

    华商晨报:通过你的研究,你认为孔子身上哪些东西是被后人神话的?

    何燕江:我们可以明确知道的是,孔子本人绝不会想到他的学术思想会流传几千年。汉代以前,孔子只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我个人认为其实他的圣人外衣,很多是其他人给他披在身上的,我觉得不是神话的问题,而是孔子被后人所误解误读的东西很多。比如“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孔子只提出“仁、义、礼”,是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后来被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而连起来成为“三纲五常”被提出,是宋代的朱熹。不是说这些东西对或者不对,我是想尽量还原一个真实的孔子。

    争议和质疑声不断应该给电影表现留有余地

    华商晨报:学者鲍鹏山关于孔子的讲座也将登上《百家讲坛》了,他认为影片中孔子直呼自己的弟子名字是错误的,你作为编剧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何燕江:当时我们编剧小组和导演讨论过这个问题,我们后来统一的认识是,电影内的人物称呼应当尽量以观众习惯的称呼为主,就像苏东坡我们都知道他本名苏轼,东坡只是他的东坡居士的号,如果我们拍一部电影称呼都是苏子瞻甚至苏和仲就会有点混淆。再比如如果拍一部屈原的电影,如果按他的本名叫屈平,恐怕观众接受程度也会差很多。

    华商晨报:鲍鹏山还指出,片中孔子的弟子子路、颜回以及卫国南子的死都不符合历史的记载,你如何看?

    何燕江:《庄子》里说颜回有几十亩地,颜景琴著《颜子评传》考证,颜回同宗颜浊邹在卫国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影响,为卫国贤大夫,而且家资丰厚,应该也不会看着颜回饿死,而仅根据孔子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就判断颜回家境贫寒,是营养不良而死的,比起文字的实证,这个观点恐怕更近于推论。南子的死更是不见史载。

    其实我不想争论这些学术问题。我只想说这是一部电影,对于历史人物的再现,我们是否在更有利于人物的塑造的情况下拥有一点空间,可以适当虚构和演绎故事呢?《三国演义》与《三国志》是不一样的,并不影响它成为四大名著。

    电影的演绎和史实希望丢弃固有的形象去看

    华商晨报:你觉得周润发、周迅等明星在影片中的表现如何?

    何燕江:我觉得他们都很出色,可以说剧本只是一个蓝图,而他们完成得非常精彩,超越了这个蓝图。

    华商晨报:但有网友认为,周润发不像知识分子,性格不羁,过于洋气,缺少深厚的文化底蕴,不适合演孔子。

    何燕江:周润发以前出演过很多商业片,所以观众才会对他有那种性格不羁的印象,这恰恰说明了他对于角色人物的塑造能力。其实无论请谁来演孔子,恐怕都会有争论,我很尊重制片方及导演的选择,同时我也觉得没有比周润发更适合出演孔子的人选。

    华商晨报:预告片中关于孔子绯闻和孔子会武功的展示,是更接近史实还是出于为娱乐大众的考虑?

    何燕江:子见南子大家看了影片就会知道,我们是很严肃地处理这个段落的,我不知道为什么媒体上现在把这个段落视为孔子的“绯闻”加以关注。

    孔子善于射御,见于正史,现在所传的“孔子会武功”也是个明显的误解,我们并没有把孔子塑造成侠客,我觉得现在流传的这两个新闻的产生是媒体出于娱乐大众的考虑制造出来的。

    华商晨报:如果让你推荐周围人去看《孔子》,你会怎么介绍?

    何燕江:我希望大家看这部作品的时候,能够丢弃固有的形象去看,而看完以后,我更希望观众的心中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孔子形象。(记者 杨东城)

    相关链接:胡玫不愿被指恶搞圣人

    《孔子》武戏全剪

    《孔子》的预告片中,有孔子以手杖轻松化解攻击的镜头,有人说,孔圣人也会功夫了。但在影片中,这段武戏不翼而飞。

    “的确是剪掉了。”胡玫说,“《左传》那些史书里,都记载在夹谷之盟中,的确发生了刺杀鲁公的事,只是孔子有没有动手不得而知。我们写了这场(武打)戏,也拍了,但最后还是剪了。一是怕别人说我们恶搞圣人;再者,如果前面孔子打得太激烈,跟他后半段的生活反差太大,电影风格会不统一。”据《北京娱乐信报》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