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焦点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曾荫权:一国两制应以攻心为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到6月30日为止,曾荫权将完成他人生中有点意外又分外重要的两年任期;然而,另一段长达5年的任期接踵而来。这名今年3月份刚以高票获选的“平民特首”将开启香港回归后的第二个10年。

如果说董建华是总结回顾回归10年最让人期待的专访对象,那么曾荫权自然是展望香港未来的最理想对象。

接受专访时,曾荫权笑着以《时代周刊》新一期封面故事为开端,他认为报道说香港的未来“晴天有云”,是最好的描绘和最高的评价。细数10年得失,最让他感动的是路上的士司机摇下车窗说一句“曾生,我支持你”,他会“由心里甜到脚趾”;最让他叹息的却是家人因自己的身份而承受巨大压力,“我想没人乐意做曾荫权的子女……”

关于回归:

一国两制“攻心为上”

专访那天,窗外时阴时雨,曾荫权的表情也时而沉重,时而昂扬,时而哀伤。10年里,即使曾荫权不在特首任上,他也能近距离见证着香港回归十年的成长。他坦言从1997年政权交接那一瞬间开始,香港这十年走过的一幕幕,惊心动魄。心直口快的他,不讳言就任特首两年来发线后移、白发增多,难免感到疲累,但却信心十足:“我知道我自己可以做得来!”

记者: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经形容,香港回归后走过一条不平凡的路。您怎么看待?

曾荫权:我非常同意。史无前例的“一国两制”概念得以落实,本身已是不平凡的创举;这一概念通过考验取得成功,也是不平凡的表现;加上数十年未逢的金融风暴和SARS冲击,以及危机过后本港经济复苏的速度,均显示出香港前所未见的朝气。

“不平凡是很贴切的字眼,环顾香港在整个近代史中,哪个十年曾有这么多的起伏、这么多的困难接踵而至?由1997年政权交接的那一幕开始,香港这十年走过的一幕幕,令人动魄惊心。

记者:在这10年中,有没有让您感到痛心的时刻?

曾荫权:10年里我最感痛心的是夺去299条港人性命的SARS一役。香港人都会同意,SARS是我们最大的考验和创伤,也是我们最可引以为豪的回忆,能够在这么艰苦的时刻全民一心,更有台前幕后的英雄舍己为人,香港市民所表现出来的专业精神及高质素,值得我们自豪。

记者:也有开心的时刻吧?

曾荫权:我自己其实是个很简单的人。令我感到开心的往往都是些简单的事情。有时坐车,有的士司机摇下玻璃窗对我打个招呼,游客能叫得出我的名字,笑着对我表示支持,都能令我从心里甜到脚趾。(笑)

记者:对于“一国两制”的落实效果,您怎么看?

曾荫权:“一国两制”全面成功落实还需要一个过程。毫无疑问的一点是,2007年香港人对国家的认识及认同与1997年时已有天渊之别。“一国”方面,可看到两地交往频繁,在几次大挑战中,国家如何无私地帮助香港,港人都看在眼里,更加明白“一国”的重要性。又如香港人说普通话的水准与1997年相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语,连我这种讲得磕磕巴巴的现在都没有问题,当然了,还没达到让人完全可以接受的程度。(笑)

“一国”意识提升,“两制”也看到成功落实,这是世界公认的成绩。但“一国两制”是个巨大的工程,相信要一两代人才能完成。特区政府致力于加强国情教育,但我们也明白,现在社会上总有些人不满现状,甚至希望回到殖民统治年代。

我看过一部电影《墨攻》,中国人深谙军事兵法,对于策略、攻守的考虑都有独到之处。这部电影让我产生一种新思维,那就是“攻心为上”,要给年轻人时间,透过包容、同情的态度,处理社会上的一些问题和不满情绪。

关于香港:

“香港已死”报道放办公桌

香港回归两年前,《财富杂志》曾经预言“香港已死”;事隔12年,《时代周刊》以封面故事的形式直认今日香港比从前更有活力。鲜为人知的是,曾荫权一直把当年“香港已死”的报道放在办公桌上,时刻提醒自己。

记者:您也看到最近《时代周刊》对香港的报道了。

曾荫权:我对《时代周刊》为香港“平反”感到高兴。对香港未来“晴天有云”的评价很不错,因为《时代周刊》描绘美国、中东、欧洲,可都是“一片黑云”。我想,他们对香港的前景真是十分看好。

记者:“晴天有云”是指香港前景仍受很多不明朗因素影响?

曾荫权:对,我完全同意。晴天有云,是给香港打了80分,可说是最高的评价,甚至可能有点过了,我自己给香港今天的形势打70分。我不是过虑,而是看到《时代周刊》可能忽视的一些潜在危机。香港永远都在风暴眼里走来走去,在此情况下,一定要有充分的心理、制度及组织上的准备。

记者:对于香港的未来,您即将到来的任期将有什么大动作?

曾荫权:我将逐步兑现竞选承诺。我参选时罗列出五大重心工作,即建立新开放政府、建设新民主政制、推动新经济发展、缔造新的优良生活、推动香港的新关怀文化。这些都是我未来五年的“行动总纲领”。

关于参选:

《我会做好呢份工》出书

说到曾荫权,香港人喜欢把他称为“平民特首”。他兢兢业业的“打工”形象,恰恰为他带来成功当选特首的最大支持来源。

记者:你即将开始5年新任期,心态有没有什么改变?

曾荫权:我2005年接任特首,战战兢兢,感到无限光荣。到了竞选时我以“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自勉,如今我仍坚守这个信念。压力不在于委任状上的几个字,而在于工作的岗位,要把市民及服务对象的利益放在首位。

记者:记得今年参选时,您说自己要做一个“全民特首”。

曾荫权:要做“全民特首”,就是广泛接触社会各阶层、各界别的人士。要走出礼宾府见基层市民,也会见中产阶级及大富豪们……我们未来的施政态度是由下而上的,所有新政策上场前都要经过各阶层各界别充分讨论再沉淀出来。

记者:这几天很多香港媒体都在猜测您的新班子名单。

曾荫权:(笑)我们担心消息外泄,是源于尊重法治的精神。我自己一定不可以评论,也不准特区政府任何人谈论这事。

记者:您今年参选特首时的“参选博客”,有很多感人细节。

曾荫权:(笑)我将有“著作”面世了。最近自己翻看这些日志都百感交集,所以打算辑印成书。

这本新书将以我的竞选口号——“我会做好呢份工”为名,自己撰写序言并完善网志内容。

记者:新书会对外出售吗?

曾荫权:(笑)我还不知道能不能卖得出去,会不会亏本,如果能赚到钱,当然会拿来做善事。

对于曾荫权那个香港“第一家庭”来说,当选特首后的日子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过去夫妻俩自由自在逛街买菜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儿子也必须格外谨言慎行,特别是小儿子宁愿留在美国,也不愿顶着特首之子的“光环”回港工作。记者:任特首以来家庭的生活有发生变化吗?

曾荫权:我做特首对家庭而言是个大负担。我想,没有一个人会乐意做曾荫权的子女,因为整天都会让人追着、问着,他们必须严守规矩。

我太太向来低调,不爱应酬,但做了特首夫人需要兼任的公职达100多项,忙碌程度不亚于我。她也有很多限制,工作多了,要看的文件也不少,如果我没做特首,她便不需要做这么多事。

记者:听说您的儿子也为了避开媒体的注目而出国发展?

曾荫权:我的小儿子怕传媒跟踪,怕社会对特首之子投注的异样眼光,所以选择留美发展。他在美国做了几年事,现在在史丹佛大学修读MBA,我想要他回香港做事,是很艰难的。(摇头)

大儿子在英国读书,现在做医生。虽然我儿子的成绩是他自己辛辛苦苦拿回来的,但人家都会说:“当然啦,你是曾荫权的儿子。”为此,他们心里有很大负担。

记者:小儿子该放暑假了吧?

曾荫权:他今年回港过暑假,找了一份暑期工,但他却完全不告诉我在哪里工作。其实他们都很乖,父亲节会有人请我吃饭。我想他们尽快成家立业啊,到抱孙日就抱孙啦!(笑)

记者:您说经过选举的洗礼,您自己也多了很多思考。

曾荫权:我更加学会放下精英心态,谦虚聆听。思维要采取更谦虚的态度,放大耳朵听清楚人家所说的,听平时漏听的,听一些自己未必想听的,说话也要更加小心,不要伤害任何人。

曾荫权其人

现任香港特首曾荫权,1944年10月出生在香港一个普通警察家庭。中学毕业后,曾荫权考取香港大学建筑工程系,却由于家贫不得不放弃学业,成了药品公司的推销员。1965年,他在老师和父亲的鼓励下,报考港英政府,这一次他并未成功。1966年,曾在父亲的鼓励下再次参加考试,以出色的表现征服了所有考官,初出茅庐的“卖药仔”怀揣中学学历敲开了公务员的大门,从此在官场平步青云,在41年的公务员生涯中,共担任超过24个职位。

1997年7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根据香港特首董建华的提名,任命曾荫权为香港特区政府首位财政司司长。2001年5月获任命为政务司司长。

2005年3月12日,国务院批准董建华辞去香港特首职务后,曾荫权出任署理香港特首。6月21日,国务院任命曾荫权为香港特首,任期至2007年6月30日。2007年3月25日,曾荫权当选香港第三任特首。

记者手记

煲呔曾印象

和前任特首董建华相比,曾荫权有着非常鲜明的个人特色。由于总是以戴煲呔(领结)形象示人,港人亲切地称呼他“煲呔曾”。他今年竞选连任的口号让人意外:“我会做好呢份工”,朴实无华得让人难以相信这是一句特首竞选口号。连竞选对手梁家杰都批评他把从政看作打工。然而,对于香港市民来说,没有比这句话更实际的做人态度了。“煲呔曾没说错,特首也不外乎是打份工。”他这个“平民特首”的形象,因为代表着典型的“香港仔”特质,从而顺利地取得高民望。

曾荫权是标准的香港人,讲求效率,走路很快,说话速度更是迅猛,但思路却绝不受语速影响。和平时那个镜头上比较严肃的形象相比,在专访中的他谈笑风生,甚至不忘给自己幽上一默。

上一次看到曾特首,是在今年3月份前往香港采访特首选举。当时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他参选几个月来每天勤勉记下的“网络日志”,看完后立即就明白了他成功的秘诀所在。日志里,他自嘲是一个严肃、呆板的“阿叔”,站出来向市民展露自己的真个性,字里行间活现自己的踌躇和无措。然而寥寥数语却让我充分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感性和动情,无数香港市民的留言更说明了这种真诚的威力。

面对属于自己的新5年,这位“平民特首”充满豪情,他说,高峰离我们不远。“未来五年,是我们能不能攀上高峰的关键时刻。”我们和他一样,翘首以待。

.pages {font: 12px '宋体','Times New Roman'}.pages a {color:#000;text-decoration: underline;padding:0 4px;}.pages a:hover {color:#006699;text-decoration:none;}特约记者邱萍菲 广州日报记者邱瑞贤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