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考古联想 » 正文

明品生活网:陕西发现秦直道车辙 号称"古高速公路"(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陕西电视台《今晚播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秦直道

在延安市富县张家湾镇的五里铺村,这里是秦直道遗址上的一条盘山道,文物部门在这里考古发掘时,有了新的发现。

由于附近高速公路建设的需要,考古工作者从3月初开始对这处目前国内保存最完整的秦直道盘山道进行了发掘,发掘现场清理出的多条车辙印清晰完整,车辙上还有动物行走的蹄印,仿佛一下子把2000年前一个车粼粼马萧萧的征战场景浮现在人们面前。在接近半山坡的地方,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大量叠压的汉代早期泥质灰陶绳纹板瓦和筒瓦,路基边还有建筑遗址。

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 张在明:首次通过考古的地层叠压关系,把秦直道的路面的绝对时代卡住了,也就是说在路面上叠压有秦代和汉代的瓦,它就是秦直道,就是秦始皇所修的那条道路。

秦直道是秦始皇命人修建的。南起陕西淳化县,北至内蒙古包头市,全长700多公里。被称为我国古代的“高速公路”。

秦直道:即将被遗忘的“奇迹”

欧洲有句流传甚广的谚语“条条大道通罗马”,仅宽5米左右的罗马大道让欧洲人自豪了1000多年。而早在罗马帝国兴盛之前200年,中国的秦始皇就修建了一条宽30到60米、全长700多公里的“古代高速公路”——

■秦直道这个名词在汉语里出现的几率越来越少。曾经的辛酸、残忍、阴谋、威严和辉煌被岁月湮没

关于秦直道,现有史料记载寥寥,被学者常引用的不足百字。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中记载:“三十五年使蒙恬除直道,达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千八百里……”司马迁走过秦直道后,在《史记蒙恬传》中写道:“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

作为从未间断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在历代艺术品上得到了精彩的体现。珍贵的书法、绘画、瓷器、陶器、雕塑、铜像作品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和化身。而近几个世纪以来,大量珍贵文物被外国侵略者野蛮掠夺,令国人痛心疾首。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像是一粒粒的珍珠散落于世界各地,不可胜数。那么中国现有统计究竟有多少文物流失海外呢?哪些国家与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流失文物最多呢?它们是如何流失出去的,又有那些回归途径呢?

考古学家考证,公元前212年至210年,为快速反击和抵御北方匈奴侵扰,秦始皇命大将蒙恬率师督军,役使百万军工,一面镇守边关,一面修筑军事要道。仅仅用了两年,一个可与长城、兵马俑相媲美的世界奇迹诞生了。

这条被陕北农民称为“圣人条”(条:胡语“道路”意)的宽阔大道,南起秦都咸阳军事要地林光宫(今淳化县铁王乡凉武帝村),自海拔1600米的子午岭东侧,由南向北,途经旬邑、黄陵、富县、甘泉、安塞、志丹、子长、靖边、横山等县,逢山劈山、遇谷填谷,纵穿陕北黄土高原直至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孟家湾),全长700余公里,如同盘桓在崇山峻岭之中的一条巨龙。

■如果说北部的长城是一面盾,那直道无疑就是一把锋利无比的剑

站在昔日的秦直道上,今人无法想象在这地势险恶、人迹罕至的地界,且不说其工程难度一点不亚于建造长城,如果没有掌握精确的大地测绘技术,仍旧无法在如此辽阔复杂的地域内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秦王嬴政具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或许正是他广揽人才择贤选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雄才大略,最终成就“千古一帝”的威名。

凭借这一通道,秦始皇的铁甲骑兵,从淳化林光宫屯兵地出发,粮食和军辎源源不断地北运,三天三夜就可抵达阴山脚下,摧城拔地所向披靡,从此匈奴“人不敢南下牧马,士不敢张弓报怨”,远遁大漠戈壁深处,数十年不敢露头。

也许是历史过于久远,也许是秦始皇这样的帝王过于诡秘谨慎,所以此道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千古之谜:关于阿房宫史料早有记载,可现代考古学家始终没能看到它的真面目;30年前当临潼的几个农民挖井挖出“泥人人”的时候,谁也不会料到发现的是“世界第八大奇迹”。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