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我与读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国学网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我幼小的时候,在祖父、父亲的影响教导下,就爱好读书。祖父在每年春节前后都给我们说书讲古,其中讲了不少古人刻苦读书的故事,如头悬梁、锥刺骨、囊萤映雪等,在我脑海里深深扎下热爱读书的念头,那些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令我心驰神往。父亲也经常向我们讲,必须念书学本领。
    我的读书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走了一条曲折的道路。
    我在小学毕业时,想要继续升学,但遇到了困难。当时,我家一贫如洗,两个哥哥一个念职高,一个念中学,我再升中学,家庭很难应付。于是不少亲属提议让我去做学徒工。在这种情况下,我心里很不平衡,经常痛哭。当时,还是父亲当机立断,主张叫我升中学,家中的困难设法解决,于是我就顺利地考上了中学,完成了我的夙愿。
    这时,两位哥哥支持我,二哥克敏考虑到将来我俩中学毕业后都要升大学,这时正赶上从中学招收留日学生,一切都公费,他毅然投考,考上后去了日本,这样就减免了家庭负担。二哥这种舍己为弟前途考虑的思想,始终铭刻在我的心中。
    父母省吃俭用,供我念书,我也深深体会父母之心,尽量让他们少操心。我在学习中除必需的日用品、书籍和校服外,一切都节俭为之。每年冬季就穿缝补的旧衣裤,穿双胶鞋,因为参加学校军训不能穿家里做的棉衣棉鞋。到二年级时学校搬迁到瓢儿屯,距家二十多里。同学大都在学校住宿,我没钱只得走读,每天往返四十里,走一半,坐一半公共汽车。每年冬天,寒冷异常,冻得直打颤,常常被冻伤。但是为了读书,吃苦也心甘情愿。
我家境贫困,全家只靠父亲打工为生。但父亲鼓励和支持我升大学的决心始终没有动摇过。伪满、国民党时期我在大学除学好专业知识外,还偷偷地在进步同学帮助下读了马列和毛泽东、鲁迅、巴金著作和中国国学典籍,思想受到很大启发,解放战争时期一心与同学一起去解放区,经过一番周折,1948年来到解放区念大学,一直到工作。
    我的一生热爱读书,颇受中国古典文章启蒙,终身铭刻在心。学习《四书》受孔、孟礼学思想影响,以及韩愈等古文的熏陶,他的《进学解》提出“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是我终身的座右铭,鞭策我刻苦学习。
    特别是我在中学阶段,语文课本有清文学家彭端淑《为学》一篇文章至今仍背诵无误。该文指出:“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已易矣,不学则易者已难矣”。接着说:“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决心大,克服困难去了南海,而富者不能至。这二僧的故事与我那贫寒的家境,渴望靠读书改变现状的心境十分吻合,在感情上引起强烈的共鸣,在我年幼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记。那位历尽艰险不远千里自西蜀到南海的贫困僧人,成为我心中的学习榜样,他激励我克服任何艰难险阻,下决心要把书读好。
    在大学阶段,我又学习了荀子的《劝学》,它更指点我前进,克服一切前途中的迷津。荀子的“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不可以已”、“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的深邃思想,始终铭刻在心中,决心终身学习。至于荀子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人生体验,他以黑泥里的白沙不再其白、臭水中的白芷不再其香为例告诉人们居住时要选一个好地方,交友要交那些有学识、有修养的人,防止邪恶染身。它告诉人们学习也莫过于接近良师益友,这是最好的途径。
    我钟爱《为学》和《劝学》,并与它结缘,它也深情地给我回报,启我心智,催我前行。
    但是,我一生读书也是走着曲折的道路。在大学阶段,祖国光复后正赶上战争年代,时局动荡,生活无着落,静不下来读书。1948年到解放区,读了一些书,特别是参加工作以后,结合工作钻研一些书籍,但深度不够。后来,三反、五反、反右、社会主义教育、反右倾等运动不断,动不动就扣上白专道路。这时思想波动不定,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地工作着。幸亏我们班子三人比较团结,没出现大事。但十年动乱,我遭受三年坐牢生活,遭批斗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白专道路、修正主义者的帽子被扣在头上,压得喘不出气来。后来,重新工作也不敢钻研古典书籍,这一段是学习荒芜期。
    作者:鲁克承





 
关键词: 我与 读书 大众评述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