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论服饰是中国文明起源的重要因素(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作者简介】袁建平,湖南省博物馆副研究馆员(湖南 长沙 410005) 


  有关中国文明起源的要素以“都市、文字、青铜器”一说最有代表性。本文认为服饰是中国文明起源的重要因素之一。服饰是起源最早并具有典型意义的文明要素,同城市、文字、玉器、青铜器等其他要素促进了早期中国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服饰是体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文明要素,纺织技术的发明是人类技术史上一大进步,从此服饰进入织物装时代,加快了社会的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生。从某种意义上讲服饰是中华文明产生发展的催化剂。服饰是富有精神意蕴的文明要素,反映了人们的审美情绪、等级观念、宗教意识等。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独立发展的六大原生文明之一。中国文明的起源一直是国内外学界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作为一个文明古国,中国文明的起源研究虽有80年的历史,可关于中国文明起源的一些问题仍莫衷一是。其中关于文明起源与形成的诸要素,方家见仁见智【1】。笔者在多年学习和研究中国古代服饰和思考文明起源有关问题时认识到服饰与中国文明起源紧密相联,是中国文明起源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纺织品容易碳化,服饰实物难以保存,因此服饰在中国文明起源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引起学术界的注意。兹就这一问题论述如下,以就教于方家。


一、文明起源的要素和中国文明产生的时间和区域问题


  “文明”一词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最早见于《易经·文言》:“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尚书·尧典》中也有“睿哲文明”一语,均为光明、有文采的意思。现代汉语“文明”为翻译英文中的civilization一词,其源自拉丁文的Civitas(城市)【2】,一般指社会发展史上继野蛮时代之后的更高阶段。要判断文明是否形成就需要一定的判断标准。摩尔根将人类社会分为蒙昧、野蛮和文明三个时代,认为文明时代“始于标音字母的发明和文字的使用”。【3】恩格斯发展了这种观点,指出正是“由于文字的发明以及其应用于文献记录而过渡到文明时代”,“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4】。英国考古学者柴尔德则认为城市的出现是文明的标志。【5】英国剑桥大学考古学系主任格林·丹尼尔教授补充完善了美国人类学家古拉克洪首次提出的“只要具备有高墙围绕的城市、文字、复杂的礼仪中心三项因素的两项,就是一个古代文明”的观点。【6】


  西方有关文明形成标准的理论传到东亚后,东方学者把文明形成的标志修正为:城市(包括复杂的礼仪建筑)、文字、冶金术的发明和使用。这是20世纪90年代前国内外较为流行的观点。其中以夏鼐提出的“都市、文字、青铜器”三项标准最有代表性。【7】就此国内外学者还提出过种种不同的标准。【8】


  因文明形成的标准直接关系到文明起源研究中要确定的文明要素,因而讨论文明形成的标准同时又是探讨文明起源的要素,二者基本上是一致的。除上述标准被认为是文明起源要素外,又有学者主张将玉器、漆器等作为中国文明起源的要素,也有学者主张将考古发现中可以直接观察到的物化形态因素如城市、文字、礼仪建筑、冶金术、玉器作为中国文明起源的物化因素,而将国家、阶级等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的因素作为隐含在物化形态背后的社会形态因素。【9】


  综上所述可知,人们越来越认同中国文明起源要素的多元性。除城市、文字、青铜器得到人们的认同外,因中国的玉文化有8000年历史,因此有学者提出史前有个玉器时代,玉器是中国文明起源所特有的重要因素。【10】此外,还有一个中国文明起源的重要因素被中外学界长期忽略了,这就是服饰。衣、食、住、行自古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衣在人类文明起源和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不可低估。《易经·系辞下》云:“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说明先哲认识到了以服饰制度为代表的制度文明的重要性。笔者认为,服饰与城市、文字、玉器等是中国文明起源的重要因素。


  已有多位学者论述了铜石并用时代(约公元前3500年—前2000年)为文明诞生时代。以苏秉琦最有代表性,他提出了“从氏族公社向国家转变的典型道路——古文化、古城、古国;国家发展三部曲——古国、方国、帝国;国家形成的三模式——北方的原生型、中原的次生型、北方的草原型”。“不迟于四五千年前,全国六大区系大都进入古国时代即城邦、万国林立的时代”。【11】张忠培认为“公元前三千二、三百年,中国的黄河、长江中下游和燕山南北及西辽河流域的诸考古学文化,已从父权制社会中脱胎出来,进入了文明时代。”【12】铜石并用时代相当于古国(邦国)形成阶段,是我国古史传说的三皇五帝时代,也是西方学者所谓的“英雄时代”。严文明依据已有的考古成果宏观分析提出“中国的铜石并用时代大致相当于史书记载的五帝时代”【13】,徐旭生依据古史传说资料系统论证了他主张的古代部族分为三大集团:华夏集团、东夷集团、三苗集团。【14】蒙文通等则提出了河洛、江汉、海岱等族团的名称。【15】苏秉琦等率先提出的“区系类型理论”把中国古代文化划分为六个区域,即陕豫晋邻黄地区、山东及邻省一部分地区、湖北及邻近地区、长江下游地区、以鄱阳湖——珠江三角洲为中轴的南方地区和以长城地带为中心的北方地区。【16】张光直也提出过类似的区系理论,并提出了“中国相互作用圈”的概念,认为在公元前三千年之末,中国的相互作用圈已准备向国家和文明跨进。【17】


  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于新石器时代,产生于铜石并用时代,发展经历了古国、方国、帝国几个阶段,经历从“满天星斗”到“多中心”再到多元一体的形成过程。新石器时代各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因此文明起源呈现出多元性、多样性的局面。到了铜石并用时代各区域先后跨进文明的门槛,建立了早期文明古国,创造了古国文明。上述六大区域新石器时代遗址几乎都出土有纺织捻线的原始工具——石纺轮或陶纺轮。且这些地区都出土有作为服装用料的纺织品或作为服饰组成部分的玉佩饰。【18】说明这些地区在当时均已进入捻线纺织的织物装阶段,孕育着文明的起源。


二、服饰是起源最早并具有典型意义的文明要素


  中国服饰文化源远流长。距今18000年前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出土了一枚磨得很细的骨针,针长82毫米,尖端锐利,尾部有穿孔【19】,说明当时已能利用野兽皮或树皮缝制原始的服装。旧石器时代服饰的萌芽只是服饰文化的序幕而已。到了中国文明的起源时代——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10000年—前3500年),先民通过劳动实践发明了纺织技术,从此进入织物装时代。从单纯依靠兽皮、树皮等自然资源制造衣服到可以利用植物、动物纤维织造服装用料,开辟了我国服饰的新纪元。下面试从苏秉琦“六大文化圈”文明的起源来看服饰作为文明要素的典型性:


  陕豫晋邻黄地区:据高江涛研究认为“仰韶文化中晚期是中原文明的起源阶段,龙山文化时期是中原文明的形成阶段,二里头文化时期是中原地区文明的发展战略阶段和中心地位形成阶段。”【20】此期服饰实物以荥阳县青台村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的距今5500年前的丝、麻织物著名。【21】据纺织史专家研究,其单茧丝截面积为36—38平方微米,截面呈三角形,丝线无捻度,是典型的桑蚕丝;从组织结构看,其有平纹织物织造的纱和以二根经丝成组的绞纱组织的罗;其中的浅绛色罗是先经练染再染色的,所用染料可能是赭铁矿一类。【22】同期遗址中出土大量纺轮,发现各种玉佩饰。服饰、城市、文字、铜器、玉器几个文明要素同时具备。此地龙山文化时期形成古国(邦国)文明后进入中心地位形成阶段到二里头文化进入方国(王国)文明阶段。


  山东及邻省一部分地区:其发展序列为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一般认为北辛文化末期、大汶口文化早期是该地区文明进程的开始时期,之后为形成及早期发展的重要阶段。【23】大汶口文化早期刘林、大墩子遗址大部分成年女性墓随葬纺轮,说明了当时纺织劳动分工情况,也间接反映了服装用料生产情况。玉佩饰的制作已很精良。城址、文字、青铜器也是该地区文明形成要素。


  湖北及邻近地区:地处澧阳平原的城头山遗址是最好的例证。该遗址为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古城址,从汤家岗文化(距今约6800年—6300年)聚落环壕到大溪文化(距今约6300年—5300年)城墙再到屈家岭文化(距今约5300年—4600年)规模更大并向外扩展的城墙,年代清晰,有相对独立的文化发展序列。从距今约6000年到5000年左右经过三次筑城。在屈家岭文化时期,“王宫、神殿、祭坛,这都市文明的三要素都已齐备,是长江文明最早的都市。”【24】该城此期已跨入了早期的古国文明阶段。上溯到汤家岗文化时期,还只是聚落文化阶段,没有文明起源迹象。可到了大溪文化阶段,则开始向文明迈进,出现了文明起源的要素。首先开始筑城,出现了城墙。其次,出土服装面料麻织品5件,均为平纹织物,纤维粗细和密度不均匀。粗线直径为0.5—0.7毫米,细线直径为0.2—0.3毫米,密度为9—24根/厘米。还出土了用作佩饰的玉玦、玉璜、玉笄、玉坠和绿松石坠、珠。此外还出土了各式陶纺轮168件。【25】说明当时已有独立的规模较大的纺织手工业。另外,同期附近还发现了陶文。(26)


  长江下游地区:文化发展序列为罗家角文化——马家滨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4000年,该地区在良渚文化早期阶段开始文明起源,中期形成古国文明。距今4700年左右,属于良渚文化的吴兴钱山漾遗址发现一批服装用料:丝、麻织品,包括绢及丝线等。(27) 浙江省纺织科学研究所和浙江丝绸工学院先后两次对其进行了鉴定。确定了其中的桑蚕丝成分。【28】其中绢片是由茧丝借助于丝胶黏合成生丝作经丝和纬丝交织而成的平纹织物;经纬粗细相仿,捻回方向为S型,织物密度为每平方厘米47×47根,已为很细的丝织物。丝线是用捻丝再并捻成丝线辫结的细长带子;分10股,每股单纱3根,编成两排平行的人字形纹,宽约0.5厘米。大量精美的玉佩饰和直接作为服饰腰带的玉带钩等是良渚文化玉器一大特色。【29】属于良渚文化早期的莫角山城遗址面积达30万平方米,发现了大型夯土建筑遗存【30】,还发现了陶文。【31】


  以鄱阳湖——珠江三角洲为中轴的南方地区:以分布于广东省北江与东江流域的石峡文化为代表,时间大致为公元前3000年—前2500年,遗址和墓葬出土陶纺轮及玉璧、玉笄、玉珠等佩饰。【32】


  以长城地带为中心的北方地区:以燕辽区为例,其经历了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几个阶段。苏秉琦研究认为其七八千年以前的查海和兴隆洼遗址社会发展已开始了由氏族向国家进化的转折点,赵宝沟文化社会开始分化,红山文化在距今5000年前率先跨入古国阶段。【33】陶纺轮从兴隆洼文化时期几件经赵宝沟文化到红山文化出土逐步增加,在郭家村一个遗址中就出土了142件。【34】说明纺织业到古国文明时期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一区域发现了最古老的玉佩饰——距今8000余年的玉玦,在其文明起源发展过程中,服饰和玉质礼器应是文明起源的重要因素。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