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涵江发现300册古籍 纵跨三个时期本本藏奥秘(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东南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最“价值”的古籍清版《通志》,完整度堪称全国第一
此次,发现最有价值的是一套清代刻印版本的《通志》。这个版本的《通志》共有60册,此次档案馆收集了42册。目前全国范围内,都没有全套的版本,这已经是全国比较完整的收藏。
据了解,《通志》近700万字,始于三皇,终于五代,被收入《四库全书》。作者是莆田人郑樵,他是宋代史学家、目录学家。郑樵的《通志》与唐杜佑《通典》、马端临《通考》合称“三通”,为古代知识分子必读之书,有“士不读三通,是为不通”的说法。
最“奇怪”的诗集诗中有诗,藏着动人的故事
一本民国二年上海中华图书馆印行的《湄君诗集》里竟然还附着一大部分《筱云诗集》,令人倍感奇怪。诗集找不到古籍的作者名字,序言却道出了“诗中有诗”的答案。诗集的序言写于清嘉庆十二年。序言记载着钱塘的秀才陆筱云回河南老家时病倒,借住在白下的一户人家家中。最终陆筱云死去了,他无儿无女,无亲无故,仅留下自己写的100多首诗稿。《湄君诗集》的作者后来收藏了陆筱云的诗集,又从一位叫袁子兰的家中再收集了100多首陆筱云的诗稿,合编为两卷《筱云诗集》,附在自己的《湄君诗集》后。
最“晕眩”的乐谱
像“符咒”,只有莆田老艺人才看得懂
一本封面结实的蓝皮本,满是奇怪的符号。古代的符咒?清代的满文?其实,这是莆田民间特有的“八乐”乐谱。
这本乐谱是国民党民团一位团长抄写的,收录了100多首曲乐。乐谱封面记载了“大东”和“开源”几个字,但不知道什么意思。封面还有“民国二十九年”的落款。这种乐谱现在估计只有上了年纪的莆田民间老艺人才看得懂。
除了这本乐谱,档案馆还从山区收集了一本手抄的《梁祝唱词》和一本《十二月中国杂诗》。这种唱词在莆田民间称为“梆鼓咚”,现在会唱的人已经不多,是急需抢救的非遗项目。
最“勤奋”的读者
两位莆田清代进士,留下许多批注
“此次重要的发现还有两位莆田清代进士写的文集。”方明坚说,分别是涂庆兰的《荔隐山房集》和郭篯岭的《吉雨山房遗集》。
方明坚告诉记者,莆田人素以“家贫子读书”为荣,其中有许多人以著书、刻书、藏书扬名后世,为后人留下丰富的文化典籍,成为祖国重要的文化遗产,这些古籍是莆田文献名邦的历史见证。在整理古籍时,他们发现许多古籍中有许多批注,可见莆田自古就具有浓厚的读书氛围。
(黄凌燕 陈盛钟)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