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周韶华向湖北省人民政府捐赠《荆楚狂歌》系列作品55件 湖北省博物馆将辟专馆陈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洪镁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  (雅昌艺术网讯)2017年6月29日,“周韶华先生《荆楚狂歌》系列中国画作品捐赠仪式

  (雅昌艺术网讯)2017年6月29日,“周韶华先生《荆楚狂歌》系列中国画作品捐赠仪式”在湖北省博物馆举行。艺术家周韶华向湖北省人民省政府捐赠具有荆楚文化特色的《荆楚狂歌》系列中国画作品共计55幅。

“周韶华先生《荆楚狂歌》系列中国画作品捐赠仪式”嘉宾合影

  周韶华,1929年出生于山东,1950年毕业于中原大学美术系。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年过半百的周韶华先生开始了自己的艺术长征。从黄河到长江,再到大海;从长白山到帕米尔高原,行程约20万公里,亲身体验了中华文明的绚丽、雄浑和博大。这种体验式的文化寻源,已经超越了默记心识的采风和对景写生的搜索,而是在富有寓意的长江黄河的寻源中,在艰苦的山水跋涉中,踏着祖先的脚印,思考华夏文明的精神所在,思考恰当表达这种精神的图式。周韶华从文化的深层探讨中国画的继承和革新问题,取得了引人瞩目的艺术成就,创作了大量既面目一新、又有文化意蕴,可以为这个时代代言的优秀作品。

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刘仲初主持捐赠仪式

湖北省副省长郭生练致辞

周韶华先生致辞

  周韶华长期生活在湖北武汉,这是荆楚文化的发祥地,艺术史学者张晓凌曾指出周韶华《荆楚狂歌》系列作品的三个主要特点:“荆楚文化中的凤鸟,漆绘,青铜器以及老子、庄子等荆楚文化的人物是周韶华一直探求的精神世界,从题材上看,取材于六十年代以来荆楚考古发现最基本的符号,每一个都有依据,这幅作品画的是九头鸟,是荆楚文化的标志,这是一个特点。第二个特点是笔墨本身用的是拟古,比如他使用了黑红两色,这是荆楚文化中最基本的色盘,所有荆楚文化的颜色都是从这两个颜色中发展出来的。第三是追求荆楚文化的质感,他在画面中表现青铜器、漆器、木器等质感,这要在宣纸上表现是非常难的,这个质感并不是我们通常说的器物的质感,而是一种文化的质感。所以这一系列非常厚重,与我们所说的楚汉浪漫主义非常相似,在一个抒情浪漫的高度上展现了文化独特的魅力,是这一系列的基本特点”。

湖北省副省长郭生练为周韶华先生颁发捐赠荣誉证书

  而在捐赠仪式上,周韶华亦谈到,自己原本出生在山东,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同时自己又长期生活在武汉,浸润在以老庄为代表的荆楚浪漫主义文化中,这两种文化在气质上有所不同,在语言形式和具体表现形式上也都不一样。“所以我在《汉唐雄风》中用到了拓片,而表现荆楚文化则采用了与荆楚文化相近的色调、笔墨、造型。这两个系列既有区别,又有融通,与仰韶文化系列,一起构成了我的三大人文主义绘画系列”。

“周韶华先生《荆楚狂歌》系列中国画作品捐赠仪式”活动现场

  湖北省副省长郭生练对周韶华先生回报国家、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捐赠义举给予高度评价,并表示:“此次周韶华先生捐赠的《荆楚狂歌》系列中国画作品,共计55幅,围绕楚文化主题,表现了艺术家对古代长江文明的追慕,对先秦荆楚文化的求索。其中,既有对老庄哲学的视觉解读,也有对爱国诗人屈原的神交与赞美,更有对万古长江和荆楚先民的怀恋与歌颂等,传统与现代相融合,写实与写意兼备,展示了荆楚文化的天地之道,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是与时代精神相匹配的大美艺术。希望我省的广大美术工作者,向周韶华先生学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充分珍惜和把握时代机遇,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博采众长,开拓创新,坚守文化追求,牢记社会责任,勇攀艺术高峰,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艺术精品,为推动我省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据悉,周韶华先生的《荆楚狂歌》系列中国画捐赠作品由湖北省博物馆代为收藏,并在湖北省博物馆三期新馆中辟专馆陈列展出。

上一页 12 下一页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