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是亲情还是交易? 漫谈"认干爹"这种潜文化(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我有干儿成千万 给个金山都不换
也有一种“爹主动”型干儿子,人数多到几十、几百甚至几千,他们并非被养来继承家业的,而是被养来挣家业的。
这种“干儿子”通常身强力壮,能打能杀,他们中有的需要更名改姓,有的则连姓名都不用改。最早这类“打手型干儿子”的记载,是吴越争霸时期,越王勾践麾下有“君子之士”六千人;隋唐之际的割据者高开道,有这类干儿子几百人,高开道自杀后这些人也纷纷自杀殉葬;唐太宗时的刑部尚书张亮,有养子五百;晚唐藩镇田承嗣,有被称作“外宅男”的干儿子三千人,害死大书法家颜真卿的军阀李希烈有养子千余人;唐末大太监杨复恭,有称作“外宅郎君”的干儿子六百人;前蜀皇帝王建号称有139个儿子,而实际上亲生的不过9人,其他都是干儿子。
“打手型干儿子”最多的,是差点要了唐朝小命的安禄山,他有被称为“曳落河”的“义儿军”八千人,数量多到性格严谨的司马光认为“失真”的地步,有趣的是,安禄山本人也是干儿子出身,他曾被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收为养子。
“打手型干儿子”也分三六九等。像勾践、安禄山这类凑够半个师的,通常“干爹”连干儿子姓名都叫不全,像勾践伐吴时出动总兵力,有记载称是“习流二千,教士四万,君子六千,诸御千人”,也就是水军两千,陆军4万,车兵1000,而干儿子就有6000,干儿子大军总数竟占了总兵力近1/8,而安禄山的“曳落河”几乎就是其亲军主力,这类“成建制干儿子”,大约相当于现代的“特种兵”,所谓“父子”,其实不过相当于近代军阀混战时,老大对手下喊的那声“孩儿们”、“弟兄们”罢了。
编制稍小的干儿子队,像杨复恭、王建,干儿子们是要改名换姓的,比如唐昭宗曾斥责杨复恭“为什么让干儿子们都姓杨、不姓李”,表明杨复恭的六百“外宅郎君”都改姓杨,有记载称他们都被改名为“杨守X”,而王建的120个干儿子也都改姓名“王宗某”。这些干儿子来源庞杂,如王建,120个干儿子中,既有自己亲戚、连襟、亲信、死党,也有降将、俘虏、难民,但共同的特点,就是要么能征惯战,要么有其他方面的特长。
这类“精华版干儿子”能耐比前面的“打手队”要大得多,往往都得到重用,像杨复恭的干儿子大多当上监军、刺史,王建的干儿子们则更有当节度使、太师、宰相甚至封王的。
当然,能爬上高位的干儿子,仍然要从这些“精华版干儿子”中优选,比如王建的120个干儿子,能封王的也不过几人,而晚唐大军阀李克用有许多干儿子,但最终能混到小有名气的,也不过9个人而已。
这类干儿子有能耐、有头脑,也有实力,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忘记自己原本是外姓的身份,比如王建的干儿子王宗佶,因为是王建最早的干儿子,收养时亲儿子都未出生,因此在王建晚年忘乎所以,竟然上表自称“官预大臣,亲则长子,国家之事,休戚是同”,以合法继承人自居,要求王建册封他为太子,并加封大元帅,后果自然可想而知。史书上记载,王建的干儿子们虽然同姓连宗,但“婚嫁不避”,这显然表明,“干爹”并没真的把他们当儿子看,王宗佶实在是自作多情了。他干弟弟王宗弼就乖巧得多,只管捞权不管“亲情”,本来么,这位王建的干儿子一度被另一个军阀顾彦晖捉去,改名顾琛,当过一段时间顾家干儿子,后来顾干爹被王建消灭,他才再度回归前任干爹膝下,《三国演义》中说吕布是“三姓家奴”,但正史中并没有吕布拜丁原、董卓为义父的确凿记载,而王宗弼则真是如假包换的三姓家奴了。
当然,干儿子若有本事、有野心,凭着这半真半假的身份,和如假包换的实力,也未必不能成一番大事业。李克用死后,他亲儿子李存朂继位,后来打下天下,成了后唐庄宗,这位皇帝骄傲任性,最终死于兵变,趁乱上台的,正是他的“干哥哥”、李克用年纪最长的干儿子李嗣源,李嗣源死后不久发生政变,干儿子李从珂趁乱当上了后唐最后一位皇帝。李克用是唐朝挂名的“干儿子”,本来是沙陀族拓跋氏;李嗣源也是沙陀族,因为出身寒微,连个姓氏都没有;李从珂则是汉族人,姓王名阿三,他的母亲魏氏在他十多岁时被李嗣源抢去做妾,王阿三也就此成了李嗣源干儿子李从珂。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