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2500年 老子“不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西部商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甘肃省政协举办的以“自然、科学、和谐——老子文化与我们”为主题的首届“老子文化国际论坛”在兰州开幕。来自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地区以及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的120位专家学者出席本次论坛。论坛上专家们指出,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在其著作《道德经》里提出“道法自然、以人合天”等重要哲学思想对现代人类道德修养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仍有启迪和借鉴价值。在为期两天的时间里,百余名中外专家将围绕老子及其《道德经》,以各自研究成果试解其中诸多谜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名誉主席许嘉璐,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分别向论坛发来了贺信。
专家访谈
“和谐”理论源头就是《道德经》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老子之道将提供深刻的智慧,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记者采访,福建省老子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李德建如是说。李德建研究的主题是“论老子的和谐社会观”,他认为,两千多年前的老子在他的《道德经》里即提出了“和谐社会观”,其中有很多直接或间接的论述。如今,树立科学发展观,建构和谐社会等决策,正是循着《道德经》等传统文化精神之路而树立的务实之举。
《道德经》提出和谐社会观
李德建研究发现,《道德经》里随处可见老子的和谐社会观。老子“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包括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高度文明的精神境界。在老子理想的和谐社会里,人精神高尚,道德纯美,生活富足,物产丰富。对于高度的物质文明、科学技术并不废绝,如当时先进的舟车、驷马、兵甲、利器等,仅是备而未用。
“以人合天”与自然和谐相处
老子倡导”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而如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正是今天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需要破解的难题。李德建研究发现,老子强调的是人与动物、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和睦共处、和平相处,要安居乐俗,要以人道合天道、以人合天。我国哲学中最深奥难知最广博精深最内在的核心是“天人合一”理论,其源头处即是老子《道德经》。
老子:现代精神之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社会及人文科学处理专家谢卡琳(奥地利)发言时指出,老子以其睿智的思想吸引了无数追随者,影响着全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愿与大家一起,以便开阔的眼界讨论世界性问题,而哲学能够为人类走出困境提供道路。
中国文化对世界作用巨大,老子哲学正是如此,简单质朴,倡导适应自然变化和和谐,这是一条精神之路,因为,有和谐的自然,才能有和谐的人与社会。
相关新闻
书城热销国学书
随着老子文化国际论坛在兰州的举行,新一轮国学热在兰悄悄兴起。论坛开幕前后,记者走访兰州市各大书城发现,老子《道德经》和其他传统文化典籍以及后世研究成果的书籍呈热销态势,纸中城邦、西北书城等书城的销量明显上升。
昨日,在广场书城,记者看到“传统文化”的书栏前挤了不少人,影印《道德经》及校注本吸引不少人购买。记者还发现,其他国学书籍销售量因此也有所上升,比如《论语》、《古文观止》等。
作者:陈永君






 
关键词: 不老 老子 大众评述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