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技能职场 » 艺术职修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第三届南京国际美术展闭幕 正式迈入双年展机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华东站  作者:房卫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2017年2月28日晚,为期三个月的第三届南京国际美术展落下帷幕,美展创始人严陆根宣布南京国际美术展正式迈入双年展机制。配合此届美展的收官活动,主题为“HISTORICODE:探析当代”的闭幕论坛在南京爱丁堡饭店举行,主办方还分别颁发了30个学术奖项和30个最受大众喜爱艺术作品奖项。

  三年探索实践为2018双年展铺路

  南京国际美术展创始人、百家湖国际文化投资集团董事长严陆根博士,在28日晚举行的颁奖典礼上,回顾了本届美展的情况,他表示,本届美展得到了来自五大洲52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的广泛参与,共计展出作品670件;观展人数超过31万人,并首次开通了大众投票模式,截止闭幕前夕大众投票超828万;举办场馆百家湖美术馆组织开展的多项公教活动,让不同年龄层次、社会群体的市民“走近艺术”……

南京国际美术展创始人严陆根博士致辞

  “提出问题并寻找出路是(美展)意义所在,艺术必须关心现实、呈现现实、解决问题。”严陆根宣布,经过三年的实践探索,南京国际美术展将从今天起正式迈入双年展机制,2018年南京双年展将于2018年10月在百家湖美术馆正式拉开帷幕,将开启全球策展人招募计划。举办双年展是南京国际美术展创办之初就确立的方向,“双年展的特定性及意义所指赋予了其极大的挑战性,它既是对传统展览模式的挑战,同时也是对过往艺术审美认知的挑战。”严陆根说,高品质的、持续性的双年展,在中国特定的现实语境下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同时也是一个城市国际化的象征,他有信心交出满意答卷,给全世界奉献一场精彩的展览。

第三届南京国际美术展策展人吕澎致辞

  第三届南京国际美术展于2016年11月12日在百家湖美术馆开幕,本届国际美展以“Historicode:萧条与供给”为学术主题,总策展人吕澎和中外著名策展人团队共提名来自42个国家和地区315名艺术家的417件作品作为“主题展”;而在全球征集部分,经多轮评选,共有12个国家和地区243位艺术家的253件作品入围“征集展”。

百家湖文化投资集团总裁黄炳良致辞

南京双年展logo揭晓

  奖项兼顾学术评判和公众意见

  本届南京国际美术展共设置了两个奖项,分别是学术奖和最受大众喜爱艺术作品奖。学术奖已于去年11月11日由学术委员会投票产生,学术委员即本届美展策展人,包括总策展人吕澎,联合策展人莱蒂奇娅·拉加利亚(Letizia Ragaglia),以及海蒂·芭莉Heidi Ballet(比利时)、凯蒂·戈哈Katie Geha(美国)、杜曦云(中国)、付晓东(中国)、顾丞峰(中国)、卢迎华(中国)、李章旭Lee Janguk(韩国)等,由每位委员预先提名10位艺术家组成候选人名单,在第一轮初评筛选后,将票数较高的候选人按照绘画类、影像图片类、综合材料类分组,由策展人分别投票,总策展人公开计名唱票。历时3个半小时,经过多轮评审,综合学术委员会成员的共同意见,最终有30位艺术家获得第三届南京国际美术展学术奖项。

颁奖典礼

获奖艺术家合影

  为了让公众能够积极参与,与艺术互动,本届美展首次开通了大众投票模式,观众可扫描艺术品旁边的二维码即可看到作品的介绍,并可参与投票。截至2月12日,公众投票超过828万。张大力等30位艺术家获此殊荣。

  获奖艺术家中,黄敏、李二男(韩)、Sean Se Hwan Roh(韩)、Francesco Arena(意)、任戩、毛同强、王挣、王广义、孟煌等人的作品既受到了专业评委的认可,又得到了公众的喜爱,获得双料大奖。

获奖艺术家代表王广义致辞

艺术家SEAN Se  Hwan Roh(韩国)致辞

获奖艺术家Dan Halter(南非)发言

  中外学者、艺术家多视角叩问“当代”

  本次闭幕论坛由策展人卢迎华和Stefano Rabolli Pansera主持,第三届南京国际美术展总策展人、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吕澎,知名建筑与城市设计理论家、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建筑系教授Pier Alain Croset,英国建筑联盟(AA)武汉访问学校负责人程婧如,艺术评论家、策展人Chiara Vecchiarelli,独立策展人Biljana Ciric,艺术家Ettore Favini,独立策展人、比较文学博士苏伟,西交利物浦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Paolo Scrivano,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副研究员罗小茗,诗人、诗歌评论家、纪录片导演秦晓宇等作了发言。

闭幕论坛现场

  卢迎华在阐释主题时表示:我们经常会忽略“现代”和“当代”两个概念之间的差异,两者不同义,“当代”是指一个人经历和当下邻近的一种状态,它具有的三个特点,即还未成为历史,不再是当下的,已经成为过去的未来,并通过作为个体(在艺术创作时)和作为整体(在城市形态内),重新审视我们自己的未来,以此揭示了我们的历史与当代的悖论。

闭幕论坛现场

  埃托·法维尼(Ettore Favini)是出生于意大利的艺术家,他在发言中说,我们的存在就好像织布机上绵延的布的纹理那样向未来延伸着。历史将所有人编织在一张毯子上,创造出生命的独特的纹样。他透露“编织”是他这几年一直在思索的话题,“于我而言,编织、缠绕即象征着生命,因此我开始体会到纤维艺术作品的意义。”

  生活在北京和香港的独立策展人苏伟则关注“抽象”艺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他认为“抽象”艺术与以变革与现代主义为主导的意识形态的关系更像是一个“在场的缺席者”,它如同“衬影”一般与之共同经历了中国的政治和文化历史,却没有将自身的政治能量和建构历史的潜力,以及最终,自身固有的感性能量和长久以来无法公开表达的意趣内涵,放置于这一历史进程的核心之中。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