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浅阅读"方式流行 不能证明"深阅读"不再重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石家庄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近日文化媒体发布了最新国民阅读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数字阅读增长迅猛。这种调查中的国民阅读,其中主要的部分属于“浅阅读”、“碎片化阅读”形式。一些图书文化评论家指出,“浅阅读”这种阅读方式虽然有较为快速、及时等优点,但也存在容易令人产生思维惰性、缺乏系统思考和判断能力等弊端……
“浅阅读”的是与非,是这几年来出版界、读书界和读者一直争论的问题。有人说,“浅阅读”就是以“快速、快感、快扔”为消费特点的阅读,有的文化评论家指出,“浅阅读”是拥抱全球化的必然产物……的确,如果我们正视今天这个阅读现实的话,“浅阅读”则正在成为我们这个时代阅读生活的趋势和常态。
这次调查的一项数据显示,2011年,国人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是,随着这种数字化阅读的迅猛增长,也引发了如今流行“碎片化”式的“浅阅读”方式的风潮。比如,现在不少年轻人是从电视剧、网络小说、微博等形式来获得一些有关历史知识的零碎片段,然后整合起来,形成一段历史认知。地铁车厢里,大家都低头摆弄手机、电子书或者平板电脑,不少人在利用路途的短暂时间进行断断续续的阅读。平日里频频刷微博是很多年轻人热衷的“必修课”。这股“浅阅读”风潮甚至蔓延到了图书出版界,一本本“微博图书”纷纷上市。
另外,如今的信息时代,信息海量膨胀,生活节奏加快,这种阅读环境,促使人们要进行搜索式阅读、标题式阅读,甚至跳跃式阅读,这种以“浏览式”为特征的读书形式呈现出浅显化的特点。
对经典名著,很多人渴望阅读,但忙碌紧张的工作常常使人们无暇沉浸在书海之中,于是名著的通俗本、普及本、精简本、口袋本应运而生,以至手机下载名著阅读……
当下流行的“浅阅读”,不禁使人想起了人类阅读文化历史上中外一些读书大家的“浅阅读”。清朝文人张潮《幽梦影》中总结过爱书者因人生际遇和阅历不同,阅读亦有浅深之别,“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赏月的露天平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尼采说过他的阅读感受, 一本很有深度的书通常会予人一种压迫感,阖上这样有深度的书之后,心中会感激不尽,如释重负……这些阅读史上的读书大家的阅读生活,存在着一种阅读中的“浅阅读”。
阅读史上这种“浅阅读”,与今日的技术化的“浅阅读”当然有很大不同,当然也不能影响我们对今天一些“浅阅读”问题的视而不见。
在书籍中,存在着一个用文字记载的传统,阅读使我们得以进入这个传统,书籍阅读的特点是,所记录的文字是抽象的符号,它要求阅读者阅读必须同时也是思考,否则就不能理解文字的意义……这是传统阅读、深阅读的本质意义,如今流行的“浅阅读思维”、“浅阅读趣味”,却是与此大相径庭、相去甚远。
所以,我们批评“浅阅读”,不仅是在于这种阅读方式大量地挤占了我们深阅读的时间,在阅读中使我们无法形成深度的、批判性的、理性化的、系统的知识体系,更在于这种阅读忽视了阅读的细致入微的情感品味和深刻思想的领悟。
所以,“浅阅读”流行,不能证明阅读的“深度不再重要”,也不能说明阅读需去“精神化”,不能认为传统的阅读、深度的阅读、纸质的阅读都已经是过时的、陈旧的方式,而抛弃可以给人的灵魂和信仰带来皈依的深阅读,更不应去推崇那种十足的功利化、实用化的阅读……
因此,人们建议,一方面可以利用电子书阅读器、平板电脑等新的数字化技术手段使之成为深度阅读的工具,并找到适合数字化深度阅读时代的阅读内容支撑;另一方面在阅读习惯的养成方面,依然需要引导人们以深阅读为主要方向,培养深度的阅读习惯,这仍然是当前数字化阅读背景下非常重要的一个阅读选择。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