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嘻嘻熙熙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国学为何突遭青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国学网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儒商”必修课
   ●别办成商学班
   ●都是潜在利益
   一年的学费24000元,每月集中两天到北大上课,只学习资料费就要数千元……一切细节都在彰显这批学生的与众不同。于是,40多人组成的北大国学教室,引发的是全国范围内的关注与猜测。“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教诲,与商海博弈利润争夺之间到底能组合幻化出多少异变的可能性?解读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迥异。
   一年的学费24000元,每月集中两天到北大上课,只学习资料费就要数千元……一切细节都在彰显这批学生的与众不同。于是,40多人组成的北大国学教室,引发的是全国范围内的关注与猜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止于至善。”的教诲,与商海博弈利润争夺之间到底能组合幻化出多少异变的可能性,解读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迥异。
重磅观点
   传统蕴涵商业文化 精神浸润代代相传
   国学应成为“儒商”必修课
   ●袁济喜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学术委员,北京大学美学研究基地客座研究员。
   和炙手可热的MBA一样,如今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国学班也在中国企业家中广受欢迎,有人为此大为不解。其实,在我看来,这种潮流与国学渊源以及历史发展并不矛盾。国学中不乏关于商业方面的文化蕴涵,它的精神价值观曾经濡润了一代又一代的商人,乃至于形成了所谓儒商的传统。从中国历史上来看,传说商代祖先以商兴国,秦始皇曾经为一位女性富商筑台以示褒赏。秦汉以后形成了“工商士民”的阶层结构,推动着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因此,我一直不同意中国古代商人地位很低的说法,汉武帝时代如桑弘羊等大臣都是出身商人阶层,他们都很有文化修养。至近代的徽商,浙商,晋商以及洋务运动,无不是将中国文化传统引申到企业管理之中而创造出奇迹的。当代企业家同样可以从千年文明中吸取营养,培育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为参与全球化竞争奠定基础。这些观念早已为人们所接受。
   很多人会把国学等同于儒家学说,从而认为儒家的精髓“中庸”并不适合于竞争激烈的全球化时代。事实上,国学不等于儒家学说,国学精神也绝不是中庸之道所能涵括的。如果我们将国学精神视为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的精髓的话,那么她是兼收并蓄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既有中和为美的一面,也有崇尚冲突与竞争的一面。比如《荀子》中提出的“人定胜天”的观点,《易传》中提出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人格理想。这样的精神体现出一种阳刚向上的、富有竞争的精神向度,类似这样的积极思想正是对以《礼记》《中庸》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修正与补充。同时,每当历史上中国社会处于平庸、面临挑战时,也总有思想家出来大声疾呼,以求打破平和,超越现状,拼搏进取。晚清年代的著名思想家龚自珍言犹在耳,“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正是这种竞争拼搏精神的体现。因此,国学的精神是丰富多彩的,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传承过去,走向未来,关键是人们的阐释与创新。   
   国学传承千年的理念是“道”和“器”的统一,“知”与“行”的结合。在精神和实用这两个层面上是不能偏废的。我们主张培养学生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术和实践是人才培养的两大支柱。国学提倡“践行”的品格,自然也涵盖参与社会竞争的意思。如果一切任其“无为”,一味顺其“自然”,也就不可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五四运动的先锋陈独秀,鲁迅等人身上正体现了这种拼搏品格。企业家参与市场竞争可以说既是市场使然,也完全符合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
   科技与文化同样遵循着“和而不同”的理念,和谐是多样化,多极化中内在的和谐,是承认统一中存在差异的和谐。《国语》有言,“声一无听,物一无文(纹)”,说的是,重复的声音不能成为人们欣赏的旋律;单调的颜色不能织就人们所爱的花纹。在科技与文化之间,不能走向任何一个极端。对于现代企业管理者而言,片面追求技术创新而忽视企业文化的建构,或者用企业文化的构造来取代技术与管理的进步,都是不可取的。只有将两者有机地融为一体,才能建设一个良性发展的现代型企业。从这个意义上说,把国学与现代企业管理相结合,应该是合理的。从操作上看,学术多元化和研究专门化是并行不悖的,二者井水不犯河水。    
   当然,国学体系宏大,学术界也存在各种不同看法,一家之言难免偏颇。但正是如此,才能彰显国学的魅力与生命力,才有可能推动更深刻的探讨和研究。我在这里说的也是一己之见而已。
   专业观察
   给成功一个合理的解释 
   一切智慧都是潜在利润
   ●席月
   早年留学加拿大,现为加拿大某大公司的商业分析师,兼任当地华文媒体《新生活周刊》副主编。同时为国内多家媒体撰写文字和专栏。
   在西方,对孔子和儒家思想的推崇几百年中从来就没有间断过。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推选的“在人类历史上影响力最大的100人”中孔子一直尊前居五名,而作为军事思想家的孙子也名列前50名。
   如果你听到一个美国企业家说,他最推崇的人是孔子、老庄而不是总统华盛顿,那绝对不值得惊讶。因为在西方,东方哲学思想的地位和一直和影响西方的古希腊哲学一般尊贵。“Confucius says”(孔子说)的名言也常常被一些西方青年引用。当中国的儒家思想在西方流行并受尊崇,中国企业家学习自己老祖宗的传统—国学,更不值得大惊小怪。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中国,那也许代表了人们在物质之外,一种对内心精神的家园的皈依。
   我们公司的一个副总裁,他摆在桌子上的座右铭就是Chairman Mao(毛主席):实践出真知。而他的墙上裱挂着一幅我们文革时候的宣传画,上书:“备战,备荒,为人民。”每次有客人来,都会被宣传画上的英雄般顶天立地的中国人给吸引住,而他总是要津津乐道给客人讲解毛泽东思想,尤其是那句“备战备荒”被他解释为企业的忧患意识和对员工的责任,来客无不称奇。
   说实话,我们副总裁和学习国学思想的中国企业家是同路人,他们都具有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并崇尚更高层的思想和智慧来武装自己。作为在事业上成功的企业家,无论中西,他们都更愿意再给这个成功增加一些合理的解释,自己与众不同的理论依据。并用此给自己的压力和危机意识解压,另外是让人多么与众不同的知识的装饰和肯定啊。
   《四书》、《道德经》、《庄子》、《周易》和《史记》都是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经典,如果“乾元国学教室”能传真道、解真惑,24000人民币的学费并不算是高价。比较一些富人流行在自己现代居室摆放“仿明清红木家具”,学习“国学”应该是更高明崇古方式。或者说,它让“学习消费行为”终于进入“唯心”主义。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学者也。本来,孔圣人自己都是“好古”者啊。只不过那个时候可好的古有限,而他也不能打“飞的”。
   主题插话
   别把"国学班"办成商学班 
   国学班不是商学班
   真正的国学教育,应该是开放式的。以北大的国学学术精英,完全可以将其给“老板国学班”授课刻录成光盘,投放到新华书店出售。这样做,是保证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有接受国学教育的机会,而不是将国学当成贵族教育,按出价高低传授。据我所知,四川大学也开设有中国原典课程,听课的不只是本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还有校外的旁听生。在那里,国学比较平民化,商业气息也少了许多。相比之下,北大的“老板国学班”是不是太贵族化了?学可学,非常学;教可教,非常教。国学教育,该何去何从?    ——刘海明
   资源的浪费
   这些老板,职事乃是经商,兼且其中一些人一月两次的飞来飞去听课,自然志不在潜心治学,而不过仅作个人修养之提升。—以此观之,请个具国学素养的本科生、研究生或中学教师作西席,量也足矣。杀鸡焉用宰牛刀?又何值一干名师齐上阵?—不啻是资源的浪费。
       的是:这可是打着北大的招牌,用着北大的时间、场地,及人。—又怎可似此热衷挪国立大学之公有资源而做服务少数人群体之用,名、利各取所需呢?!    —佚名
作秀也可趋利避害
   不能否认有的老板或许真的是想虔诚修学。不过,总体而言,老板们是要考虑投入与产出的,几万块学费对他们而言虽不过九牛一毛,但他们借助国学的班车,却可以吸引无数眼球,秀出自己,也秀出企业。按照此前MBA、EMBA学习班的经验介绍,这种机会并不仅是学习,更重要的是可以扩大职场范围,结交贵友,为企业和自身寻找机会。在商言商,修习国学不过是又一次商机。——任孟山
断裂的国学要接上
   自古以来,治国要德法兼用。依法治国,我们更多的取法西方,以德治国,就该多吸取自己的文化精髓,就该把这断裂的一脉接上去,从国学里找“活水”。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复兴国学,还是保护民族文化的需要,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这全球化的浪潮中竭力保护本民族的特有文化,而我们却轻易就抛弃“一国所有之学”,斩断文化之根,那么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呢?     ——廖保平
学国学要学到实处
   老板班的主持教授说,此国学班受热捧,是因为老板们“很受用”,因此对“世界与生命”有了全新认识。不上国学班,稍有常识的人也知道,儒家传统主张“治国齐家平天下”,与“独善其身”相比,更看重“兼爱天下”的社会责任、“朝闻道、夕可死也”的知行合一。我们相信,上过国学班的老板们对上面这些简单的句子一定也会倒背如流。那么他们对“世界与生命”的“全新认识”是否应当包括这些方面的内容呢,我们不得而知。 ——杜悦
更像是一种月末休闲
   每月学一次,每次2000元,上课还要“打飞的”,老板们如此破费,真是为了学国学传承文明?在笔者看来,老板们到北大读国学,更像是一次“月末休闲”,与打高尔夫、出境旅游一样,是一种纯粹的富人消费。
   一年之中,学12次,能不能把古汉语的基本知识讲清楚都令人怀疑,但北大的国学权威们却不仅要给老板们讲“四书”精读,还要讲《史记》等等,这难以置信。    ——康劲
本版部分内容采访
   ●代小琳
   北京晨报记者。11月20日在媒体中率先报道了“老板热衷国学”的现象,引起强烈反响。 
   先入为主
   不符儒家之道
   笔者接触了很多学员,有不少人是因为之前学过一点国学,感觉确实有益,进而再去学习。因此,不能先入为主地就说老板学国学是来作秀的。有人说老板们来学国学就冲着媒体,希望在媒体前露脸而宣传自己的企业。但笔者的感受并非如此。老板班的学生们,无论是在经管班还是在国学班,愿意接受媒体采访的人少之又少。他们往往处事低调,甚至不愿意提及自己“闻道国学”。
   确实,很多的老板班有富豪俱乐部的性质,也确实是有人抱着“广交朋友,拓展业缘”的目的参加老板班的。但是,何必选择这个只有40人的国学班呢?授课的既没有经管大牌教授,也没有大公司总裁。随便报一个MBA班,就能达到这个效果吧。对于老板们的认识,不应该仅仅只把他们看作一个企业的符号,他们同时也是一个正常的人,有物质的需求,也有精神的渴望。谁说老板们的人生追求,就仅仅是狭隘的公司利益?掏了多少钱,学到多少真东西,人家心里有数。
   热门观点
   “保卫春节”
   不是空洞的呼喊
   保卫春节这样的宣言,让我感觉到几分悲怆,几许悲哀。曾经的春节现在常常成为我们怀旧的内容。尽管那时候的春节,我们的餐桌上没有今天那么多丰富的菜肴,但是,我们却拥有太多太多关于春节习俗的美好的记忆。当前,“幸福感”也成了一个流行语了。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幸福的?以前,我会说,过春节时的生活是最幸福的,因为那时不仅仅有好吃的,更多的是有太多太多的节日文化内容。可是,现在,到了过春节时,我只能回过头来寻找那些以前的“最好的东西”,只是,那些节日道具、节日符号,也已经成为历史,成为一种怀旧的内容。这让我拥有太多的感伤,这样的感伤,不仅仅是为我自己,更多的是为我们的孩子。所以,我也想说,保卫春节,让旧历的年底更像年底。 
   ——《三秦都市报》
   不是宝刀是老刀
   “孙雯一传一射完美复出,高难度破门尽显射手本色”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我笑了。我不是笑孙雯,我是觉得写这篇稿的哥儿们真有趣,或者打标题的编辑真有趣。用这么高调的词语来赞美一个两年多没有碰过球现在还在恢复体力的运动员的状态,其文字不但煽情,而且有些顶礼膜拜的意思。
   我这里丝毫没有对孙雯不敬的意思,我只是觉得中国的球迷太容易激动,我只是觉得他们太容易把现实与过去把过去和将来搅和在一起,因此搞不清楚真实和虚幻的边界。比如现在还真有人以为她是佘太君,可以披挂上阵斩将搴旗。比如有人真就觉得她还可以在四国赛上担当起进球的重担;或者有人以为她是天山童姥,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草地是西夏王宫的冰窖,在那里她可以鹿血为食可以返老还童。
    ——《信息时报》
   感动中国
   但不应感动规则
   洪战辉特地委托《长沙晚报》记者澄清:“现在我并没有确定到某一大学就读。”去年的最后一天,洪战辉在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宁远楼的报告厅登台演讲后,对外经贸大学领导在演讲现场宣布:“免费免试招收洪战辉到该校就读本科。”而在去年的12月20日,怀化学院经管系总支书记姜香清向记者透露,目前怀化学院已通过对洪战辉专升本的审核,并说:“如果洪战辉愿意,洪战辉可以在经管系的国贸专业读本科。”
   洪战辉,这个原本平凡的苦难学子,以其震撼心灵的感人事迹,消融着这个冬日的坚冰。尽管他早先曾拒绝了捐赠,拒绝了怜悯与同情,但接踵而至的各式关怀和荣誉,却令他来不及推辞和拒绝。一系列的荣誉,在洪战辉成名之后,正以加速度的方式,向他蜂拥而来。就连洪战辉患有精神病的父亲,也不但有了地方父母官的关怀,还被慈善部门出资送往医院救治。
   没有人会否认,洪战辉足以感动中国,但并不是同样可以推理:洪战辉可以感动升学规则。
   ——《广州日报》
   来源:北京晨报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