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找回文人偶像 莫让文人再集体"扒了裤子晒毛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近读易中天先生“文化人的分野”系列文章,颇多感触。在易先生的笔下,文人是很惨的,集体被扒了裤子,上街裸游示众“晒毛毛”。作者写得精彩,深刻而犀利;读者读得过瘾,畅快而淋漓。但若换一个角度来思考,易先生的“深刻”就显得意味深长了,而读者的酣畅也将不再“淋漓”。
实际上,已经有专家在质疑,为何这种“分野”由易先生发端?为何该系列文章由“南方都市报”始发?二者之间有无合谋构陷的动机?作为非文人、局外人的我,对这些疑问都不关心,赵炎所关心的是,易先生如此这般全盘否定、甚至丑化文人群体,是否重蹈了“文人相轻”的覆辙?如果不是,那就说明易先生是在警示:文人偶像崇拜已渐行渐远,重拾偶像迫在眉睫。
文人,是不能没有偶像的,没有偶像,就失去了对比的标杆,没有对比作为促学的动力,何谈提高?且很容易被人诟病为“老子天下第一”。
中国古代的魏晋风,够狂够猛够彪悍了吧,竹林七贤个顶个目空一切,但他们之间就能互相倾慕,互为偶像,连魏文帝曹丕贵为皇帝也毫不掩饰对他们的偶像崇拜。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才情够绝伦的吧,他的偶像却是一个晚辈,是比他小几十岁的李商隐。白居易说:我死以后,转世投胎一定要做李商隐的儿子。李商隐也不客气,生下一个儿子后,取名“白老”。晚唐还有一个诗人叫李洞,把贾岛当佛陀一样的崇拜,头巾上戴的是贾岛的铜像,手头上拿的是为贾岛祈福的念珠,每天不念叨个千百遍不算完。
有人说,偶像崇拜大多是盲目而没有理智的,并以如今的*粉为例,这恐怕有些过分。所谓“偶”,是个参照物,“像”,则是比较而已。偶像崇拜,由来已久,有娱乐的、时尚的、英雄的、文化的,得有所区分,才能加以正确评判其优劣。文人的偶像崇拜,显然是后两种。
无论易先生如何细分文人与诗人的不同,本质上还是一回事,都是文人。也就是说,文人的偶像崇拜,具体表现为认可对方在某一方面或相同领域的优势,确实比自己强,值得自己去顶礼膜拜,这怎么说是没有理智?文人对榜样的推崇,是崇拜成就、学养,这在何种时代,都是一道绚丽的风景。若说白居易没有理智,我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文人,不能没有偶像,还在于一旦没有偶像,就失去了精神的依归,这对于在精神领域尤为敏感丰富的文人来说,无异于女人守寡、皇帝失业,再痛苦不过了。
鲁迅先生有一句话,叫“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个“其”是谁?大概就是指没有偶像的人,当然文人也包括在内。没有偶像是不幸的,不崇拜偶像,而导致精神上的鸵鸟,也是令鲁迅先生所不能接受的,是以愤怒。
晚清至民国间,有一大帮子“文化范儿”,都有自己所崇拜的偶像,如梁启超就非常崇拜杜甫,誉其为“情圣”;齐白石老先生最崇拜明代才子徐文长,自号“青藤门下走狗”,甚至还想早生三百年为其磨墨理纸。前者慕一个“情”字,后者拜一个“节”字,都在精神领域,为自己寻一个依归,从而对特定文化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影响并形成社会的价值理想。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偶像崇拜,每个人也有每个人的偶像崇拜。文人的偶像崇拜,决不能简单武断地等同于一般的追星族,其中的久旱之盼虹霓的精神渴求,是*粉们无法理解的。
文人,不能没有偶像,最为主要的是,一旦没有了偶像,必将引发文化的无序和行为的失准,致使道德沦陷、纲常混乱,口水战频发,文化的传承也就会断裂。
历史上有两个时期,大家是清楚的,一个是宋代战与和的口水大战,一个是晚明的党争。当文人失去偶像崇拜,一个不尿一个的时候,那个时代也就危险了,以至于南宋末的太皇太后义正词严地指责文人的“不德”,以至于崇祯皇帝咬牙切齿地痛骂“文人个个可杀”,以至于两个政权被异族取而代之。这两个反面的例子尤为刻骨铭心。
文人的偶像情结,是否已渐行渐远?不消问了,答案是肯定的。虽然现在依然有文人在崇拜顾准、陈寅恪等文化大家,但已经很难进入社会的主流。事实上,这个时代的偶像崇拜早已不可避免地打上了金钱与功利的烙印,就如同几十年前的偶像崇拜不可避免地被打上政治烙印一样,文人的偶像崇拜也难以幸免。
当韩寒说了几句真话而走红的时候,方舟子出现了,于是,倒韩派喧嚣一时;当方舟子作为打假英雄而人气飙升的时候,五岳散人出现了,于是,揪别人辫子的人,反而被人揪辫子。。。近十几年间,中国文化名人(简称文人)之间一刻也没得闲,偶像统统成了呕像--吐口水的对象,所有这一切,基本都跟商业价值有关,而与文化争鸣球关系没有。没有利益驱动,他们连口水也懒得吐的。易先生的系列文章或许正是这种背景下的产物,我相信,易先生此举是意在警醒而不是诋毁和构陷。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偶像崇拜出现世俗化、多样化、多元化的态势,固然不可阻挡;但文人的偶像崇拜非但不能蜕变或失去,还应该保持它的纯洁性、单一性,因为文人代表着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代表着民众的文化道德、心理诉求和精神确立,切不可等闲视之。因此,古代那些痴迷偶像的文人们,就很值得今天的文人去学而时习之,若真成了“夜壶不能当,就去做宋江;一朝天子唤,没人不上床”的文人,那可就悲催了。(赵炎 原题:渐行渐远的文人偶像崇拜 中国网专家博客文章)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