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北大简《老子》卷首发 系迄今保存最完整古本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北大西汉竹书中的《老子》,是继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乙本以及郭店楚墓竹简《老子》之后,从地下出土的第四个简帛《老子》古本,几年来一直备受学术界关注。经过近四年的整理编辑,《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老子》卷)日前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近日将与读者见面。2月23日,十多位古文献与老子研究的专家学者出席在沪举行的首发式,高度评价该书的整理出版及学术价值。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出土文献研究所所长朱凤瀚介绍,俗称“北大简”的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是北京大学于2009年初接受捐赠从海外抢救回归的,共有3300多枚竹简,抄写年代大约在西汉中期。竹书包括近20种文献,基本涵盖《汉书·艺文志》所划分的“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大门类。
《老子卷》整理者韩巍副教授介绍,西汉竹书《老子》现存竹简221枚,5300余字,其残缺部分仅60余字,是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简帛《老子》古本。全卷共分77章,保存了完整的篇章结构,与传世81章本《老子》不同,为探讨古本《老子》分章问题提供了宝贵资料。在竹书《老子》两枚竹简的背面写有“老子上经”和“老子下经”篇题,这是《老子》书名在出土简帛中的首次发现,也印证了有关《老子》称“经”的文献记载。
韩巍说,总体看来,西汉竹书《老子》的文本形态介于帛书本与传世本之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处于“定型”阶段的完整而精善的《老子》古本,使我们对《老子》一书产生、发展、定型的过程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上海古籍出版社总编辑、上海出版协会理事长赵昌平编审认为,对于学界和出版界,《老子》卷整理所体现的古籍整理与文献研究的方法论值得思考借鉴。此卷的整理不仅承继了由“古书辨伪学”向“古书年代学”演进的合理因素,更体现了突破“单线演进论”的桎梏,向“古书形态学”的转变。而这种转变的基础,是对文献资料尽可能全面的掌握与鞭辟入里的具有文化意识的对勘比较,分析研究。“古书形态学”概念的提出,不仅对于文献学,对于中国文化学术史的研究而言,都是一种理论创获。
据悉,《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自2012年底开始逐卷陆续出版,全书分为七卷,第一卷《苍颉篇》和第三卷《周驯》、《赵正书》等已形成初稿,大量极有价值的文献将随之提供给学界研究。(颜维琦、曹继军)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