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爱说脏话不应该是"意见领袖"的身份标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网观点中国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武汉大学教授沈阳发微博称,在对网络“意见领袖”微博进行关键词抓取后发现,脏话率明显高于一般网友。沈阳团队用软件抓取了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250个“意见领袖”微博1624783条,同时选择了四个常用骂人词语,共得到脏话微博6246条。“脏话率大于千分之三点八,明显高于一般网友。”(8月29日《广州日报》)
“意见领袖”爱说脏话,公众早有感觉。今年四月,在中国青年报的一项网络调查中,66.7%的受访者坦言,眼下公众人物微博骂战现象严重。61.6%的受访者直言,名人的微博骂战是在牺牲公众对社会的感受和社会底线,来博取眼球和个人商业利益。现在,感觉被数据所证实,令人伤感。
所谓脏话,是指为使受话者感到被羞辱或冒犯的用字遣词。脏话之所以出现,可能是说话者的言语习惯,也可能是说话者的主观故意。微博上最知名也最典型的脏话,源自北大中文系教授孔庆东:“一分钟前,《南方人物周刊》电话骚扰要采访我,态度很和气,语言很阴险。孔和尚斩钉截铁答复了一个排比句:去你妈的!滚你妈的!X你妈的!”这三个最为常用的骂人词语,印证了一些网友的看法:“人的素养与名望不成正比”。
百度百科认为,“意见领袖”是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一般颇具人格魅力,具有较强综合能力和较高的社会地位或被认同感。从这个定义上看,那些爱说脏话的“活跃分子”,如孔庆东之流,恐怕算不上真正的“意见领袖”。是的,有知名度未必有美誉度,很多人知道未必很多人尊重。换句话说,爱说脏话不该是,也不能是“意见领袖”的身份标识。
去个性化、群体极化、冒险转移等特点,都决定了网络舆论往往是把双刃剑:网络既能成为反映民情民意的公共舆论空间,成为促进政府决策透明化、公开化的“推进器”;也能导致情绪型潜舆论的弥漫,沦为网民发泄情绪、表达暴力的场所,从而使得“口水战”、“骂战门”、“审丑门”等不断上演。倘若“意见领袖”顺应网民这种情绪,当然是“说脏话粉丝爱听,可以受到追捧”。但说脏话换取的知名度却是廉价的,粉丝一旦反目,“意见领袖”同样会深受其害。
专家说,“意见领袖”或许以为,有技巧的脏话利于抢占道德制高点。但网络不仅有道德底线,也应有基本的礼节。美国康奈尔大学出版的《网络礼节》一书认为:网民应该坚持“网上网下行为一致、给自己在网上留个好印象、平心静气的争论、宽容”等十大基本的礼节。“意见领袖”爱说脏话,不仅没有“抢占道德制高点”,难以给网民“留个好印象”;更会妨碍争论的继续、共识的形成。从而使得网络失序,沦为互相伤害的虚拟空间。
网络社区同样不能“随地吐痰”,公众人物理当垂范。微博“意见领袖”的脏话率,竟然明显高于一般网友,这表明网络“意见领袖”未能真正形成气候、体现价值,也表明网络等公共领域存在很大问题,需要反思与纠偏。
(刘义昆  中国网观点中国原创,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观点中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