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哪有那么多"文化侵略" 中国文化应该自信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走进杭州灵隐寺游客服务区新开的星巴克门店,服务生会微笑地问:施主,您是大“悲”还是超“大悲”,或者是“大慈大悲”?我回答说:“我能续悲吗?”于是,在咖啡袅袅的香气中,耳听得“大悲咒”的佛门清音,细细品上一杯“大瓷大杯”的拿铁或者卡布奇诺,该是在嘈杂纷繁的闹市间寻找生命小憩的好时光。
21日下午16时58分,网络上的一条微博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上海统一星巴克咖啡有限公司官方微博“星巴克江沪浙”发布消息称:杭州灵隐门店将于明天开门迎客。就像几年前发生在故宫的故事一样,这一消息引来了许多人的“口诛笔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反对意见用专家的话总结便是——星巴克和灵隐寺代表的文化意义有所冲突,使得市民一时难以接受。
如果说三年前当星巴克“开进”故宫的时候市民一时难以接受,是因为我们尚且还没有对随着中国的愈加发展和开放而来的西方商业及文化“入侵”有完全的心理准备,可此“一时”非彼“一时”,三年过去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和包容心态还是没能健全起来。
有人对此指责认为,如果西方商业文化的“代表”星巴克与作为著名佛教名胜景点的灵隐寺混淆在一起,将是一场非常严重的“文化侵略”。如果我们仔细的剖析这个大而无当的“文化侵略”便可知道,假如说星巴克便是“西方商业文化”的代表,那么其文化内涵究竟是什么呢?咖啡、人鱼商标抑或是独具一格的经营理念?而它的文化内涵又与灵隐寺所代表的文化内涵有什么根本的抵触和冲突呢?这样的抵触与冲突又是否一定会演变成为一方对另一方的“侵略”呢?不搞清楚上述几个简单的概念,而轻易的说这是一种严重的“文化侵略”是非常不审慎的。
如本文开篇所提到的那样,如果星巴克的咖啡文化能够帮助那些对嘈杂纷繁的都市生活感到异常疲倦的人们寻找到一些小憩的时光,那么这与灵隐寺从宗教信仰或人生哲学层面所提供给大家的心灵慰藉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吗?人们如果能得到他们想要的休憩时光,让“灵隐”在咖啡馆中又有何不可呢?从这点上看,这非但不是一种“文化侵略”,反而是一种文化内涵的两种不同外在表达。更何况,现今来到中国的那些国外商业公司和他们所代表的文化,已经表现出了一种愿意适应、融合中国本土文化习俗的倾向,更有许多企业因此而取得了在其本国都没能具备的商业优势,如肯德基的本土化运营便是一例,不管这样的适应与融合是否是商业公司为了更高的经济利益而采取的策略手段,起码这让我们看到,人家来,本意并非“侵略”,我们又何必如此惊恐呢?
这种时时会被“文化侵略”的感觉,源于我们对自身文化的不自信,也是“文化民族主义”的自缚观点。如果我们都能够让西方快餐文化代表的肯德基推出盖浇饭系列套餐、让麦当劳专门为中国市场推出超级辣口味的汉堡,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够期待有一天在星巴克的菜单上出现中国茶的身影呢?
从商业的角度考虑,星巴克进驻灵隐寺更是无可厚非。如果说这样便是让佛门清修之地受到滋扰的话,那么在景点周边司空见惯的出售香火及佛像的摊位是不是更该被取缔呢?或也可闭门谢客,将全国各风景名胜景点年年上涨的门票费用取消,弘扬一下“广结善缘”的文化传统呢?
面对迎进来的外来文化,先以宽容的心态接纳之,然后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传统相结合使其成为一种带有鲜明本民族特色的新文化,将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成为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这其中,动辄为外来文化冠以“侵略”的罪名,怕是最为不可取的态度。而与此相对的,在我国经济实力愈发强盛的背景下,如何让我们的传统优秀文化“走出去”,向世界更广泛的输出和传播,则是另一个重要的问题。
无独有偶的是近日,一组国际比基尼小姐身着性感比基尼、戴着京剧头饰、进行含有京剧元素的比基尼秀的照片,在网上被广泛转发,也同样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热议,其中批评这是对传统文化亵渎与侮辱的声音占多数,这恰恰反映了在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的固步自封。
京剧和比基尼,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样事物,被“嫁接”到一起,这样前所未有的艺术形式自然会被看惯了一成不变式京剧的人们所反对和批评,但他们的反对和批评建立的基础是,作为“国粹”的京剧和暴露身体的“比基尼”结合是不可以的,理由是比基尼所代表的文化太低俗,与京剧的优雅和深邃内涵格格不入,很不搭调。我们暂且不提京剧在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吸收过多少种不同的艺术元素,也可以不提京剧发展至今是不是遭遇了生存危机和发展瓶颈,就只谈一个假设,如果在这则新闻中,不是京剧与比基尼的结合,而是与其他地方戏种的融合,是不是就不会受到如此强烈的反对与质疑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可以接受同是本民族的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却见不得不同民族间艺术形式的融合,这是不是一种文化上变相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思想,是值得更进一步探讨的。
一个开放的民族、强盛的国度,一定是对自身的文化有足够的自信并且愿意张开双臂迎接外来文化并积极与之互相学习借鉴和融合的。文化传统从来不是一潭死水,“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说的便是这个道理。你看传统相声的没落经郭德纲一整,去天桥听相声竟成为年轻人的热门活动;本山大叔在春晚上的年年亮相,把东北二人转的概念推到了大江南北;而先锋派编剧孟京辉的诸多创作,不也借鉴和融合了许多传统的文化形式吗?有创新的文化才是有生命力的,而今天说出口的一句“亵渎与侮辱”,就有可能将尚在萌芽中的创新扼杀在摇篮中。我们现在觉得外来的比基尼配上传统的京剧元素是这么的别扭和不入眼,可我们也应该想到,比基尼刚出现时,西方世界也是感到别扭和不入眼的,可如今,这种感觉还存在吗?比基尼的出现甚至配合与推动了西方世界的妇女解放运动,而如果照“亵渎与侮辱”的逻辑,今天我们在沙滩、在T台、在秀场,也许只能见到捂得严严实实的“完美身材”了。
说到底,文化的创新与演进,最终都是要交给社会和时间去考验的。人们如果喜欢郭德纲的相声,自然会催生出许多同类型的文化形式,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如果人们不再喜欢郭德纲的相声,那么这种艺术形式也自然会慢慢的凋谢,或成为艺术研究专家们的专属领域或躺在历史的博物馆中。而这些,都用不着我们今日如此着急的大叫“文化侵略”和“侮辱亵渎”。
(朱星光 中国网观点中国原创,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观点中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