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郭敬明新作《悲伤逆流成河》引发争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新闻午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郭敬明在博客圈中销声匿迹已将近两个月。昨天,他突然更新了博客,并透露:“因为刚刚发行《悲伤逆流成河》,所以我选择在宣传期不更新BLOG。”郭敬明前期为签售新书四处奔忙,每到一处都能一次性签发掉几千本《悲伤》。这部作品甚至首次为郭赢得了评论界的目光,其中北大中文系张颐武教授认为,《悲伤》的意义在于“为残酷的青春留下了痕迹”。但向来追捧郭敬明的民间话语却一反常态,讥讽小说呈现的不过是“如此苍白无力的青春”。 

  郭敬明为“转型之作”辗转签售 

  4月底上市,《悲伤逆流成河》在上架的10天内销量就已突破100万册。此后,郭敬明在全国巡回签售,每到一处总有三四千粉丝帮忙,一次性搬走几千册《悲伤》。 

  对自己沉寂三年之后的发力之作《悲伤》,郭敬明其实颇为看重,将之奉为从青春文学到成人文学的“转型之作”。在新书首发前,他便兴奋地对外通告,小说女主角是一个未婚先孕的高中女生,而在其小说中则对怀孕和堕胎作了直接描写,激情场面也得到含蓄展现。北大教授“悲伤”走向“小叙事”! 

  小说《悲伤》的出版,意外赢得了此前忽视“80后”作品的评论界的目光。也许是出于对新时期文学的关注,张颐武细读小说后,评价其意义在于为残酷的青春留下了痕迹。 

  在他看来,郭敬明的《悲伤逆流成河》是一部直接面对成长的残酷的故事。四个男女主人公所遇到的困境和危机,正是成长中的难度所在。这些危机和困境都是在一种普普通通的日常生活之中展开的。 

  “这其实已经和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现代性’的大叙事划出了界限。个体生命的高度敏感和情绪的起伏一直是80后作家作品的关键。”他指出,“‘大叙事’的历史扣链被‘小叙事’的命运波澜所取代;一种中国独特的历史境遇被一种具有普遍性的人的命运感受所替代。”张颐武发现,此类写作似乎正标志着一个新的社会和文化潮流的真正兴起,“我们告别了民族悲情,也告别了个体的命运被‘大历史’所席卷而没有自身意义的历史时期。”民间书评人“死亡”才能“逆流成河”? 

  向来追捧郭敬明的民间话语却对《悲伤逆流成河》给出了反对意见。 

  一位民间书评人以题为《如此苍白无力的青春》评价该书。他认为,“似是而非的爱情,两点一线的世界,依旧是普通青春文学惯用的路数。”小说在人物关系方面也受到严厉抨击:“故事过半,郭敬明却未在当前人物关系的调和方面作出努力,并往深度发展,甚至‘戏不够,人来凑’,又横向发展出新的人物关系来。” 

  至于小说的结局,更是为多数网友所不满。“人物的命运走向急转而下,看似忧伤华丽实则平白浅直的叙事思路快速地进入一个近乎‘自杀大全’结局的‘穷途末路’……也许,对于25岁的郭敬明来说,唯有死亡事件的发生与叠加才能构成所谓‘悲伤,逆流成河’……”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