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歌剧《诗人李白》在美国"老"歌剧院首演获追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国学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当地时间7月7日,由郭文景作曲、林兆华导演的歌剧《诗人李白》在美国科罗拉多中央城歌剧院(Central City Opera)首演。尽管该剧采用中文演唱,但精彩的音乐和表演打破了障碍。演出结束后,全体观众起立鼓掌长达五分钟,很多观众还将玫瑰花抛到台上。据悉,该剧首演门票在几周前就倾售一空,而六场演出全部戏票也已售出了85%。
  李白和三个自己对话
  歌剧《诗人李白》拥有一个“全华人”班底:由廖端丽、徐瑛编剧,郭文景作曲,林兆华导演,旅美歌唱家田浩江主演。歌剧截取李白生命的最后片段,以诗人与幻化作“酒”(迟黎明饰)、“月”(黄英饰)和“诗”(江其虎饰)的自己的灵魂的对话,展现出李白鲜为人知的性格冲突。
  该剧是中央城歌剧院庆祝建院75周年特邀演出的四部剧目之一。演出当日,坐落在群山之中的歌剧院尽现中国风,连附近的小花园也以中国红灯笼装饰。“这是剧院第一次上演全部由中国人制作的剧目,也是第一次上演我自己一个字都听不懂的剧目。”中央城歌剧院院长皮斯(Pat Pearce)说。
  但语言没有给观众带来障碍,这不仅是因为舞台上方配有同步英文字幕,更是因为从音乐、唱腔到肢体表演已经足以让观众如醉如痴。
  中西结合,人物至上
  《诗人李白》中不乏东方风韵。李白回忆昔日辉煌的片段中使用了中国的竹笛、锣鼓,中国京剧院叶派小生江其虎还用京剧与歌剧结合的唱腔诵出了李白诗句。
  主创人员都表示,在创作的过程中并没有想是在为美国观众还是为中国观众创作,而将如何充分展现剧情和人物作为惟一的宗旨。郭文景说:“国际承认当然是好事,但艺术家首先要面对的是自己的内心。”
  首演观众藏龙卧虎
  观看首演的观众可谓藏龙卧虎,其中不乏美国高等学府的文学教授和歌剧专家,前哈佛大学教授、著名的李白研究专家艾德(Elling Eide)也来到现场。但对于大部分西方观众,李白的名字仍然很陌生。好在中央城歌剧院事先在网站上介绍了李白,并链接到相关的李诗英文翻译网站。
  很多观众认为,即使不懂李白仍然能够感受到这部剧的魅力,因为剧中展现的人性的矛盾和面对命运沉浮的无奈是全人类共同的感触。经常在小型歌剧院客串女高音的纽约医生史丹认为,《诗人李白》是一部令人激动的作品。“这样好的音乐,这样好的唱腔,我真希望更多的观众可以有机会看到这部戏。”
  《诗人李白》将在中央城歌剧院上演六场,并于今年10月移师中国,在北京和上海演出。
  - 主创访谈
    作曲郭文景:调用童年记忆写李白的山
  《诗人李白》剧本由廖端丽直接用英文写就,但郭文景坚持要以母语进行创作,这才得出最终搬上舞台的由徐瑛翻译的中文版“李白”。李白的流放之地在西南山区,而这部歌剧又在群山环绕的科罗拉多首演,而主创和演员也被安排住在群山之间,这种巧合让很多观众津津乐道。但在四川出生长大的郭文景却说,观众在《诗人李白》中感受到的山与科罗拉多的山完全是两码事。“不同地区的山性格很不同,这里的山很明朗很欢快,很少有雾,而李白《蜀道难》中的山则是阴沉而神秘,瘴气缭绕,我在作曲中将童年对四川山区的记忆全都展现出来了。”郭文景说。
  导演林兆华:京剧比西洋歌剧丰富
  导演林兆华之前的作品涉及东西方话剧、京剧和歌剧等多种体裁,但他坦言自己对歌剧并不熟悉,这不是他最喜欢的艺术形式。“歌剧必须服从音乐,对导演有很大局限,这与中国的戏曲有相似之处,不过京剧其实比西洋歌剧丰富得多。”林兆华说。也因此,导演给演员的指导也更具创意:“我希望演员在表演状态上应该像中国人的歌剧而不要像欧洲歌剧那样表现李白。”林兆华说。
  主演田浩江:花了好长时间琢磨发音
  对于已经留美20多年的田浩江,饰演李白既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也是一个挑战。他曾经与帕瓦罗蒂、多明戈等歌剧巨星同台,但演的都是配角,困难还在于,他塑造过的50多个人物几乎全部是以意大利文或法文演唱。这次改唱母语,反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花了好长时间琢磨发音,每次练习时都感觉我的喉咙和口腔在问我很多问题。”他说。但他认为《诗人李白》选择以中文演唱是正确的。“展现一个民族的文化最好的语言就是母语,因为这样最直接、最自然。”
  - 媒体反响
  富有思考性手法略显刻意
  《丹佛邮报》的记者撰文评论,《诗人李白》不是人人都能看懂的歌剧。郭文景的音乐具有绕梁三日的效力,田浩江的低音也极尽风流。在全盘西化的表象之下,整部剧的风情,以及随着情节的推进,仍然充满着亚洲戏剧风。不过,这部富有沉甸甸思考性的歌剧,在表现手法上略显刻意。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