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话剧何必都来抢贺岁档 盲目扎堆是市场大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东方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近年来贺岁片持续的高票房,助推贺岁话剧也来分一杯羹,岁末年初申城的话剧剧目之多、演出密度之大,用扎堆、井喷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从去年11月到今年3月,沪上总共有62部话剧同时开票上演,占一年申城话剧总量的三分之一,这种火拼和市场竞争,着实让人震惊和费解。
诚然,贺岁档是话剧人不愿错失的黄金档,特别是去年,京沪港的几位大牌导演的话剧,为岁末话剧市场添了一把火,看到贺岁档的巨大吸金力,吸引各路话剧制作单位纷纷投身其中。
盲目上演贺岁话剧,是否就意味符合演出市场需求、能够对话剧观众的口味。已火红3年多的话剧市场,并非贺岁档,就能持续高涨的票房。试看今年申城的话剧市场,就遭遇了饱和的剧目和饱和的观众之间的尴尬。现在上海常年的话剧观众,大约有3万多人次,但去年下半年以来,话剧观剧人数逐步下降趋势,9月跌破3万人次,10月不到2万5千,11月更是破纪录地降到1.28万人次,“寒冬”的意味越来越浓。
并非跻身贺岁档就能赢得票房,贺岁话剧必须符合特定时段观众口味、有特定的题材,特别的娱乐性,才能吸引人走进剧院观赏,大量跟风投放贺岁档的话剧,在前几年的盛势之下,都几见颓势成为炮灰,并非每部话剧都能取得预想票房,在扎堆井喷中突出重围,像《泰囧》那样杀出一匹黑马,加之观众的大量分流,使一些颇有质量的作品,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
这是一个选择太多的时代,但有时太多的选择,反而变成了没有选择。《乌龙山伯爵》、《女人一定要有钱》、《拾叁——春色撩人》、《射手座——离婚30天同居的日子》,纵览这些在贺岁档炫目登场的舞台剧,大多是浮光掠影的娱乐剧,单靠神神叨叨、颇具煽动性的广告词,并非就能够夺人眼球、保证票房。
打造申城的贺岁档话剧,既是繁荣上海文化市场的呼唤,也是检验上海原创话剧创作的一个考验,话剧作为全国“演艺大码头”的一种舞台演出标志,申城的贺岁话剧,一定要在原创、品牌和影响力上,有自己的拳头剧目,提出精益求精、久经市场检验、打得响的经典话剧,数量不在多而在优,这才是贺岁档话剧应有的内涵,才能赢得广大观众的青睐。
话剧创作演出也遵循“生于忧患”法则。62台贺岁话剧集中上演可以说是申城舞台之喜,观众选择性明确造成票房下跌也并非坏事,市民艺术品质和观赏性的极大提高,可以更大程度推动话剧创作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上海的话剧创作,要努力追求自己的建设海派风格和自身独特品味,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用海派题材、海派故事和海派制作演出,以及深层的启示、动人的故事、有厚度的演绎、节日范围的内涵,更加普及化的深入社区和大学院校,来奉献和占据申城贺岁舞台,光大话剧发源地的城市文化亮色和观众的新年期许。(王洪)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