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观点交锋:中文系考试出英文考卷理所应当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华西都市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昨天上午是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期末考试,令100多名学生深感意外的是,《美国文学》的试卷是全英文的,甚至给出美国文学经典作品中的原文片段,要求学生翻译成中文并分析鉴赏,在以往中文专业的外国文学考试中,多是中文命题,作家作品片段一般也用中文翻译过来。这让一些英语不太好的学生叫苦不迭。(1月9日《武汉晚报》)
邓海建(江苏媒体人):中文系的考生拿到的是英文卷,这首先是让不少论者大呼惊奇,断论这种创新对英文不好者有失公允。事实呢?一者,这完全是一场“各显神通”的开卷考试,参考下各界译文不过鼠标点点的“举手之劳”,就算带着词典去逐字逐句研究,也未必是多大的难事。二者,本身考的就是《美国文学》,就像该院院长所言,“这样的考试,只是让学生在‘天然质朴’的文字中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既然要研究“美国文学”,在“二手货”的译文上精雕细琢,确实也有点说不过去。
我们之所以对中文系的英文卷倍感惊讶、甚至衍生出诸多激愤的情绪,无非说明两个问题:一是长期以来,实证主义已经越来越远离我们而去,“中文里的外国文学”已成为我们惯于接受的常态;二是教育创新殊为不易,别说内容或制度上的革故鼎新、就是形式上的稍稍归位,也会遭遇莫名的反对。
前溪(浙江教师):中文系学生期末考试,拿到却是全英文的试卷,这的确是破天荒,在我们的刻版印象中,试卷该是中文的,即便是考的《美国文学》的内容,然而,这真如学校的教授所说,这种创新型的考试形式,尽可能地保留了作品的真实度,让学生在“天然质朴”的文字中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
掌握英语,其中一个功能就是能够阅读原著,从而加深理解。英语是工具,没有理由不学好,也不要以为中文系的学生就用不着学英语,就像外国的学生如果不学好汉语,根本就无法体会唐诗宋词的精妙。
大学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如果以为大学的考试稍微准备一下就可以通过,自然不会认真学习了。多些这样的“创新”,考试多些难度,真正实现“宽进难出”,也能够促进更多的学生能够静下心来读点书。
杨国栋(江苏法律工作者):事实上中文系考试出现英文试卷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很多高校在中文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时都会考外国文学,其中就有英文原文作品阅读、翻译和分析的笔试,甚至还有英语听力和口语的口试。显然,高校是想通过这种方式鼓励学生多阅读英文原版作品,毕竟翻译等于再创作,带有很多译者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在内。
如此的考试安排,显然是为了让学生多读原汁原味的英文原版文学经典作品,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含义。当然,是否应该全英文出题,则值得商榷。
毕竟,中文系学生还是应该更好地掌握中文,而不是本末倒置,把大部分精力用于学英语。
现在中国教育侧重于英语教学的倾向已经越来越明显,但语言天才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人要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不是那么容易。很多确有才华的年轻人都因为英语不佳倒在高考或是考研的门槛上,使英语无形中成为扼杀中国优秀人才的帮凶。很多国学大师,同样不懂英语,可照样作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现在的中文系教授们,外语水平都比前辈高得多,可中文水平呢?
张西流(湖北公务员):乍一看,让中文系的学生,去考英文试卷,是学校有意为难学生,甚至在语言信仰上存在“崇洋媚外”之嫌。殊不知,这种考试形式的创新,是对“小学分等、中学分科、大学分专业”等陈旧落后教育模式的一次挑战。特别是,这种考试形式的创新,为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启示。
让中文系的学生,去考英文试卷,其积极意义远远不止于考试形式的创新。不可否认,我国的教育既有教育观念上的问题,也有教学制度和管理上的弊端。长期以来跟着高考指挥棒转的应试教育,多年形成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有碍于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高校要打破“专才教育”的人才培养机制,代之以全面综合的考量,既要重视学生的专业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创造力和服务社会的精神。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