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考古联想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从甲骨金文探究中国通史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珠江时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茅龙为笔竹作砚,龟甲假文屋著书”,昨日,在南海叠滘一座陈旧的祖屋,74岁的著名史学家、古文字学家陈云鸾教授向记者展示了他研究甲骨金文的著述和书稿,一个个包袱解开来,泛黄的文稿和笔记堆起来有1米多高,真正是著作等身。
60多年求学、游学、治学的经历犹如一次登山旅程,尽管两鬓的银丝悄然而至,但老人爽朗的笑声依然传达出他对这一事业的挚爱和欣慰,因为他毕生魂牵梦绕的就是这些播洒中国文明、记录历史进程的古老文字———甲骨金文。
时隔一个多世纪,陈教授向记者讲起甲骨文历史的时候,依然充满了豪情:“没有一个国家能像中国一样,拥有3500年不间断的文字历史。我用对甲骨金文的考释研究中国历史,得出的结论与传统的史学观点出现了很大的出入,但我愿意让自己的观点接受新时代的检验。”
 
人物简介
 
陈云鸾现任中国郭沫若学术研究会史学代表、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中国古文字学会会员、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客座教授、香港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北京羲黄文化学院客座教授、香港孔教学院董事。
在文化艺术方面也颇有研究的他还担任了澳门文化艺术学会的艺术顾问、澳门老年书画家协会学术顾问。
主要著作:《殷代甲骨金文与西周金文通释》、《殷代社会研究》、《金甲文与殷周文化》、《中国史学改革论集》、《中国人走过的历程》等。
 
缘起
 
首见甲骨文
便痴迷其中
 
“我是读大一时首次看到甲骨文的,没想到这一次邂逅竟奠定了我毕生事业的方向。”
祖籍南海叠滘的陈云鸾自幼喜欢书法和古文,1950年从南海第一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一次,年方17岁的陈云鸾在学校图书馆偶然看到了关于甲骨金文的书籍,顿时为之深深痴迷,“一则我为它古朴苍劲的笔画所感染,3500年前的文字似乎有种独特的魅力;二则这是一门新兴的学科,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甲骨文才被发现于世,很多东西都没有搞清楚,是一块等待开垦的处女地”,从这一眼之后,陈云鸾近乎疯狂地迷上了甲骨金文。
“我的老师白寿彝教授、还有系里一些领导,知道我喜欢甲骨金文的事情后,便找到我谈话,希望我能够以此为方向,通过对甲骨金文的考究来重新研究中国文化通史”。陈云鸾欣然接受了这一建议,开始进行这项旷日持久的研究工作。
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他又继续到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化通史硕士研究班学习,师从吴泽教授继续研习甲骨金文,此时他已产生了一种想法,有朝一日要将甲骨金文翻译成白话文,让更多人了解最早的文字和历史文化。
求学期间,陈云鸾四处拜访知名的古文字学家和历史学家,先后师事于著名国学大师和史学家侯外庐、张政烺、杨绍萱、尚钺等专家,刻苦钻研和考释甲骨金文。特别是他追随王国维、郭沫若考释甲骨金文的后尘,通过引用大量甲文史材,颇有创获地诠释了中国历史的分期问题。
 
史料
 
甲骨文引发
一场文字革命
 
说起甲骨文,人们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提起甲骨文,许多人都知道它是中华民族文字的起源;说陌生,是因为大多数人对甲骨文的产生、发展及意义了解太少,甚至根本不清楚。
甲骨文是一种什么文字呢?按照我国著名甲骨学专家胡厚宣的说法:“所谓甲骨文,乃商朝后半期殷代帝王利用龟甲兽骨进行占卦时,刻写的卜辞和少量记事文字”。而金文起于商代,盛行于周代,是在甲骨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字,因铸刻于钟鼎之上,也称为钟鼎文。
甲骨文于1899年发现于河南安阳小屯村(即《史记·项羽本纪》所说的“殷墟”,是商代后期国都遗址),迄今为止发掘出存世的大约有15.4万片。
陈云鸾教授说,尽管从严格意义上说,甲骨文并不属于正式的历史记载,但由于它历史久远、数量众多,并记录了商朝后期的大量史实,所以它一直是研究中国古代史、尤其是殷商历史最直接的史料。
王国维、郭沫若、侯外庐、杨绍萱、吴泽、尚钺等人都曾潜心钻研甲骨文,目前世界上有500多位学者专门研究甲骨文,发表专著有2000多篇。
 
治学
 
孔子建梁国 并亲自铸币
 
“很多远古史学都是通过文献进行研究,但是这样一来中间隔了一层,不如直接从甲骨金文中获得的信息那样原汁原味。”陈教授说起自己的历史研究时,向记者展示了一些求学时搜集的小卡片,“这些都是直接对着龟甲文或是钟鼎文临摹下来的,我制作这样的卡片不下一万张。”
甲骨金文蕴涵的历史痕迹让陈云鸾沉醉其中,而严谨的治学也让他收获良多,运用甲骨金文探讨殷周史实,他得出了许多与众不同的观点,在众说纷纭中独树一帜。
现代的历史学普遍认为夏、商、西周是奴隶社会,但陈云鸾却未能在甲骨金文中找出一个关于商品奴隶的记载,经过考释他提出夏、商、西周是部落社会,没有商品奴隶存在,由此向传统的史学发起了挑战。
王国维、郭沫若发现商代的“先妣特祭重于先祖”、“母系部落社会”,陈云鸾在王、郭两人的基础上,又发现了“殷人”的“母系继统”、西周是父家长制的部落社会,西周没有商品奴隶存在。刘邦反秦抗楚,才真正建成统一的奴隶占有制社会。他关于中国历史分期的研究成果得到了诸多学者、教研机构和高等学府的高度评价。
近十多年来,陈教授在香港大学中文系结合对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先后8次向国内外学者讲述甲骨金文的考释。上海、广东、澳门等地的著名大学也经常邀请他前去讲学,他的见地博得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赞誉。
陈云鸾认为,至春秋时代铁器出现,商品经济发展,阶级和国家以及铸币才开始出现。他还提出孔子曾经在梁邑建立梁国,孔子就是梁王,并亲自铸造了“梁布”(货币);他同时提出西周没有“井田制”,只有“籍田制”,所谓的“井田制”并不是一种土地制度,只是一种耕作方法……
陈云鸾自己表示,这些观点可能一时还不能让人接受,但他愿意“光荣的孤立,至死也不会放弃自己的见解”,让自己的历史观点接受时代的检验。
 

 
著书
 
遵先师夙愿 编中国通史
 
陈教授的先师尚钺和杨绍萱教授在暮年时,曾多次嘱托他写一部简要有趣、通俗易懂而富有新意的中国文化通史,并将自己的旧著和研究资料尽数托付。
 1987年,陈云鸾退休后,一方面应邀到北京、上海、香港、澳门等地讲学,以弘扬我国的历史文化;一方面回到自己阔别了近半个世纪的家乡,在南海叠滘创办香溪文化职业学校,设馆授徒、著书立说,并整理旧著。如今,他的一些学生已经在故宫博物馆研究青铜器,也有弟子在其他科研部门从事历史研究工作。
在叠滘的祖屋里,陈教授笔耕不辍,编写了600多万字的《中国人走过的历程》一书,分六集出版。如今,该书前两集已在澳门出版;第三、四集即将在香港出版,目前正在校对、修订阶段;最后两集目前还没有找到赞助,所以他不断地进行创作,举办诗文书画联展,并拍卖自己的作品筹集资金印书,他还自撰一联聊以自慰:“甲骨金文唤起史学革命,诗文书画结缘集资著书”。
尽管甲骨文研究领域仍然层峦叠嶂,但通过他和前人的努力,总算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然而,目前中国在甲骨金文这一领域里的研究探索者比较少,这让陈云鸾感到由衷的不安,由此他更加希望自己的著述能够刊印出来,“为改革当前的历史教科书贡献自己的力量”。
 

 
艺术
 
悟甲骨文字 开书画奇葩
 
陈教授穷毕生精力研习甲骨金文,不仅让他看到了历史发展的轨迹,还对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甲骨金文是中国三千多年书法之渊源”,“细考甲骨金文行笔或运刀,皆用腕力或臂力作书,以中锋或破锋作书势,故金甲文皆具雄浑、温厚、古朴、险绝、妍媚之气韵。”受到甲骨金文笔划的启发,陈教授独树一帜地开始用这种笔法进行书画创作。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经过几十年的历练,陈云鸾教授的书画及图腾画均达到较高的造诣,并多次在澳门等地举办诗文书画联展。他曾将一幅甲骨文楹联赠送给澳门特首何厚铧收藏,何厚铧亲自回信表示感激。
通过书画,他让更多人认识了甲骨金文;通过讲学,他让更多人了解甲骨金文。“我希望有更多人,能够通过甲骨金文,看到历史发展的真实轨迹。”这便是一个老学者最大的心愿。
 
评价
 
考释古文字颇具卓识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所长 白寿彝
陈云鸾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治中国古代史、考释甲骨金文,所著《殷代社会研究》、《金文与殷周文化》等专著,都是通过长期的研究,取得富有新意的成果。他对殷周社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众说纷纭中能够独树一帜。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田培栋
陈云鸾教授坚持历史科学的研究方法,总结甲骨金石文字,进行独立的钻研,创获颇丰。
他使用通俗易懂的笔法,写出的这部《中国人走过的历程》,清晰而系统地写出了他研究通史的新观点,确实是一部难能可贵成一家之言,又简明而容易阅读的史学新著作。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 吴泽
陈云鸾为了探讨中国古代社会形态而致力于甲骨金文的考释,历年撰写考释古文字的文章与古代史的论文,论证翔实颇具卓识。
 
人民大学历史系主任 尚钺
陈云鸾写的《殷人世系与血缘关系的演变》,文章最大的创获就是正确考释甲骨殷金,发现殷人存在母系部落继统。补正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兄终弟及的遗漏,于是突破了王国维《先公先王考·商人世系》、郭沫若《卜辞通纂·世系编》沿用《史记·殷本纪》所载殷人世系以男性为主的片面大遗漏。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