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防贼不能靠篱笆 保护文化遗产需更细法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天津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前些天有条消息,称北宋大书画家米芾的画作《深山夜雨》,将于3 月17日在美国纽约的贞观拍卖行以2 亿元人民币的价格起拍,当时我便有些生疑。米芾的书法,尚有佳作传世,而其擅画的山水,极为罕见,即便是宋人摹本,也几乎成了孤品,怎么这样轻易就冒出了一幅老米的真迹呢?别又是一通瞎忽悠吧!果然,拍卖会的日期早就过了,也没听到任何有关《深山夜雨》的下文,难道又是叫了两声,真的一家伙泥牛入海啦?反正近些年来,此等有头无尾的雷人新闻,不停地流布于国内及海外,人们听得多了,连耳朵都生了茧子,倒也没谁去深究。
关于文物和艺术品市场,近来大家争论最多的,是限制艺术品出境的问题。谁都不能否认,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从孕育到生成到强势发展,就如中国的铁路由慢车时代猛然跃升为高铁时代一样,仅仅用了20多年的时间。如此令人惊讶的速度,有利的方面,是我们可以迅即与全球接轨互通,仅从当下论,可以肯定地说,其为中国众多的当代艺术家们提供了一个广泛参与国际竞争的便捷通道,这已无什么异议。然而,时间上的仓促和法规上的模糊,必然会形成漏洞,而某些漏洞所带来的损失又是无法弥补的,这也是我们常常在面对成熟的欧美艺术品市场时,为何总是觉得有理却很难发出声音,只能干吃哑巴亏的原因之一。到目前为止,中国究竟有多少文物流失在海外,恐怕没人能说得清楚。抛开当年被列强们所掠夺的一批又一批国宝不说,据美国媒体自称,仅在最近这20年间,流向美国的可以构成文物级别的中国艺术品,就有近300 余万件,其中被美国各大博物馆收藏的精品,也已达十分之一。令美国人洋洋自得的是,这些文物除了通过走私渠道进入美国市场外,还有相当的部分是合法入境的。那么他们所说的“合法”,指的又是什么呢?这也正是引起人们争论的焦点。最近,我国有关部门发布了《1949年后已故著名书画家作品限制出境鉴定标准(第二批)》,这个标准,实际上在2001年就已经出台,当时作品一律不准出境的有何香凝、李可染、林风眠、徐悲鸿等10人,这次又增加了一个,为本来就有大量作品被海外收藏的吴冠中。这还都好理解,操作性也较强。最让人迷糊的是,《标准》中还牵涉到许多书画家名字,用的都是“原则上”或者“代表作”不准出境等模棱两可的字眼儿,这就很难判断了。“原则上”怎么讲?“代表作”又怎么讲?艺术作品的标准本来就很难统一,书画家们一生的创作又要分成多个时期,多个创作种类,所说的“代表作”指的又是哪一个呢?作为一项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这样诠释也行,那样解读亦可,不仅有失严密和规范,留着空子等人钻,更谈不上权威性,你就是真的让一个负责任的鉴定专家坐到海关去,他“原则”来“原则”去,累个半死,恐也无从下手。书画如此,其他文物亦然。
保护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制定出一些更实更细的法规,同时也要想出更多更好的办法,就像某些人所主张的,应在创新机制上多努力,让藏家愿意把精品留在国内。而仅靠一纸简单的“禁令”,就想堵住文物的外流,篱笆倒是扎了,只怕是太不结实,惦记你的贼人,一撞就开。(周凡恺)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