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名人故居应是城市文化载体 别给弄成"鸡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日前,有媒体报道,清明期间,拜访莫言旧居的游人数量激增,有的游客在旧居上抠墙皮挖砖块打包带走,以“沾点文气”,更有甚者还有人用墙土“泡茶喝”。莫言故居俨然已成为一处“景点”。
莫言的大哥管谟贤告诉记者,清明假期平均每天的游客有数百人,莫言获诺奖后,也曾有政府部门提出出资50万修缮旧居,“不过我们没同意,我们想低调一些。目前没有重新打造莫言旧居的打算。”
一边是各方期望主动修缮,一边是莫言家族低调婉拒。与莫言旧居受热捧所不同的是,现今城市里大量名人故居却屡遭“冷遇”。前些年,一些城市出于城市改造与建设考虑,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大量名人故居悄然“蒸发”。例如北京的曹雪芹故居,济南的周永年故居、马国翰故居、丁宝桢故居,江苏淮安对名人故居连片拆除,等等。
与之相比,近年来,保护名人故居的声音越发强烈。面对故居,拆掉吧,会受到多方面指责和非议,考虑到舆论压力,地方政府很难“轻举妄动”:修缮保护吧,一些地域性名人影响力又不足够大,很难产生较明显的经济效益,往往还会入不敷出。名人故居在城市里渐成“鸡肋”,存和留与否,仿佛都挺棘手。
记者注意到,省内一些县市也在做着保护、修缮名人故居的工作。例如济南文物局购买老舍旧居,博山孙廷铨故居、无棣吴式芬故居正在修缮等等。但总体来说,开发方式相对较为单一,多是修复一些建筑、象征性展示一些文物。甚至新建与原故居并无关联的建筑,展示与故居主人并无关系的物品,一些游客参观后直呼“驴唇不对马嘴”。
反观国外的名人故居,更侧重深入挖掘故居内涵,以使其“有血有肉”。与国内故居相比,国外故居在建设环节上更加生动具体。有些文学家的故居,不仅有建筑物和陈列品,还对作家生平和文学作品中的场景加以再现,使游客对名人及作品有更深层次了解。就连小说虚构的福尔摩斯,伦敦还专门为其建造了“故居”,里面的一切布置摆设,完全按照小说中描述的场景和情节加以体现。
同时,国外还更注重从提升城市品牌效应这个角度,来打造名人故居,把营销名人故居当做营销城市文化的手段。例如,在英国,政府会颁给名人故居统一标识,在建筑的显著位置镶嵌蓝色牌子。一旦挂上“蓝牌”,即受到法律保护,不得拆除。能够成为蓝牌屋的审核过程非常严格,“蓝牌屋”也就成了英国一些城市的名片;意大利佛罗伦萨对但丁故居的打造,使得全世界游客一提到去佛罗伦萨,必去但丁故居。
山东也有名人故居成功摆脱“鸡肋”的例子。比如临沂市区的王羲之故居,故居内不仅有“洗砚池”、《兰亭集序》碑刻等王羲之元素。其景区公园化设置,使游客置身其中还能感受到王羲之作品中“流觞曲水”的意境。作为临沂市区重点景区,除了门票收益,其衍生出来的书圣文化节,已经成为这个城市重要的形象标杆。
由此可见,名人故居也可成为一个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能提供深远丰厚的历史回忆,也可给城市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山东有着丰厚的名人资源,目前来看,名人故居对于城市文化与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还有相当大的潜力可以挖掘。非但不能舍弃这块“鸡肋”,还应该想方设法让这块“鸡肋”更加有血有肉。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