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考古联想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大葆台西汉古墓:穿越两千年直面神秘古墓(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图片来源:北京市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
 
■藏馆名称:北京市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

    ■开馆时间:1983年12月1日

    ■镇馆之宝:西汉广阳顷王刘建墓

    ■藏馆特点:中国第一座汉墓遗址博物馆,拥有全国首次发现完整的汉代“黄肠题凑”葬具体系

    ■藏馆位置:北京市丰台区郭公庄(世界公园南600米)

    1974年,北京东方红石油化工厂寻找适合深层埋藏储油罐的地方,选中了丰台区葆台村的两个高大的土坡子。石化厂请来了北京市地质勘测处进行钻探勘测,发现土坡深处的土层里,竟然有许多木炭、白膏泥和古钱币!他们马上给当时的北京市文物管理处打电话。接到电话后,文物管理处的工作人员火速赶到现场进行探查,初步判定是一处大型木椁墓葬,后来又进一步发现它分为东、西两座墓。

    在北京市委和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直接领导下,成立了大葆台汉墓发掘组,1974年8月19日正式开始对东边的1号墓进行发掘,1975年又对其西侧26米处的2号墓进行发掘。经考古研究,1号墓为西汉广阳顷王刘建墓,2号墓为其王后墓。墓室虽然早年被盗,但仍出土了陶、铜、铁、玉、玛瑙、漆器、丝织品等400余件。特别是在1号墓的发掘中,第一次出土了“黄肠题凑”的实物,更使大葆台汉墓闻名遐迩。

    30多年过去了,大葆台周边已经焕然一新。坐692路公交车,在终点站“世界公园公交总站”下车,沿着幽静的丰葆路往回走三四分钟,路南赫然出现一道朱红色的仿古门阙,左侧立着一根红色柱子,从上到下用古字形写着12个大字:“北京市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博物馆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主要有地宫原址及出土文物展览。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展馆,穿越两千年的时光,一起追寻遥远的大汉王朝吧!

    ■镇馆之宝:西汉广阳顷王刘建墓室


 
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毫无疑问是其1号墓(地宫),当年是西汉广阳顷王刘建的墓室。

    地宫坐北朝南,规模宏大,平面呈“凸”字形,为土坑竖穴墓,南北长23.2米,东西宽18米,距地表4.7米。墓穴的面积达417.6平方米,甚至比清乾隆皇帝的墓穴(300平方米)还要大!地宫使用的是“天子之制”,即西汉皇帝御用的最高级葬具体系,史称“梓宫、便房、黄肠题凑”。

    从最外层的黄肠题凑往里走,就是前室,也叫“便房”,象征帝王生前起居玩乐的地方。前面是一张宽大的黑漆朱彩的坐榻——当时没有椅子,更没有沙发,贵族们就在榻上面坐。便房北面是后室,是放置墓主棺椁的地方(椁字念“果”)。棺用来盛放墓主遗体,椁则是保护棺的一个套子样的空间。先秦时期通常是在地面掘一个土坑,在坑内铺设地板、搭建四壁以及顶板,这就是最早的椁。后来伴随着墓室空间的扩大,椁才逐渐成为保护棺的套子。上古时期的人们往往用梓木为帝王制作棺椁,所以后来帝王的棺椁也叫“梓宫”。

    墓道内随葬有3辆木质单辕车和11匹马,应该是墓主人生前使用过的真车马。按照汉廷的仪制,这种马车叫做“朱斑轮青盖车”。墓室的顶部和底部是用木炭和白膏泥密封的——白膏泥可以隔绝空气,木炭可以防潮。

    当年,地宫主人身份的确定,还颇费一番周折。最初,人们注意到了墓中棺椁的形制:三棺二椁,共有五重,正是西汉诸侯王级别的葬制。可是,诸侯王为什么可以采用梓宫、便房、黄肠题凑的“天子之制”呢?据《汉书》记载,当时的诸侯王国“宫室百官同制京师”,显然诸侯王也可以享用天子的葬制。

    墓中出土的一件漆器上,刻有“二十四年五月丙辰丞”等字样。西汉共有12位燕王,在位24年以上的只有四人:燕康王刘嘉,26年;燕王刘定国,24年;燕剌王刘旦,38年;广阳顷王刘建,29年。显然,墓主人只能是他们四人中的一位。地宫出土了许多五铢钱,史载,这种钱始铸于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刘嘉死于公元前151年,刘定国死于公元前127年,当时还没有五铢钱,所以他俩不可能是墓主人。刘旦之墓戾陵在今天的石景山区,他根本不可能葬在大葆台。排除了上述三人,墓主人的身份也就揭晓了:广阳顷王刘建。他是汉武帝的孙辈,公元前73年至公元前45年在位。如此说来,大葆台汉墓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真是弥足珍贵!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