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考古联想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嘉兴将用三维技术复原马家浜人像 预计需几个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嘉兴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约7000年前,马家浜先民就在环太湖流域繁衍生息,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马家浜文化。然而,嘉兴先民——马家浜人究竟长什么样?先祖中有没有帅哥、美女?也许几个月以后,我们就能直观地看到他们的复原人像了。

    记者从嘉兴经济开发区获悉,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将与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合作,对马家浜人进行人像复原。这是马家浜遗址进行多学科研究的延续和深入,将为今人获取更多珍贵信息,直观认识马家浜先民。

    近20具遗骸

    都在25至50岁之间

    “这是女性,约25岁。”1月17日,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人类学博士方启来到马家浜遗址发掘现场,逐个细细查看墓葬,对已出土的遗骸的性别、年龄进行一一鉴定。

    “这里的人骨保存得还不错!”方启说,由于南方的酸性土壤,骨骼易腐化、难保存,但马家浜遗址的人骨保存基本完好,非常难得,要多做点研究。方启说,他的师兄最近在曹操墓研究骸骨,那里的保存状况比这里差多了。

    怎么凭肉眼就看出7000年前遗骸的性别、年龄呢?方启透露说,鉴定性别,主要看骨盆,女性因肩负生育职责,骨盆比男性宽得多。另外,男性骨骼较粗壮,女性则较纤弱;女性前额更饱满;男性的眉弓发达而女性不发达……鉴定年龄,则主要看颅骨,人的颅骨骨缝随年龄渐长逐渐愈合;另外就是看“牙口”,但牙的状况跟饮食结构密切相关。“看得多了,很容易就能鉴别出来。看到骨骼就会马上想象他的生前相貌,正所谓‘活死人、肉白骨’。”方启笑称,出于职业习惯,他们常常“把活人看成死的,把死人看成活的”。

    据考古队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教授芮国耀介绍,由于近期积水严重,遗址发掘已暂停,当务之急是排水。但在周边挖排水沟时,又发现7个墓葬。目前发现的近20具遗骸中,经专家鉴定,男性略多,除了一名约50岁男性外,其他的死亡年龄均在25到45岁之间。“这里有男有女、没有兵器,可以排除是战场的可能;死者中没有孩子,基本可以排除因瘟疫死亡。如果以正常死亡论,说明当时受生产力、医疗水平所限,人均寿命较低。”

    将提取DNA

    复原一男一女

    据介绍,现场鉴定结束后,专家将把保存较完好的人骨运至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实验室,对古人骨进行粘接、修复,再作体质人类学、古代DNA及三维人像复原等多个方面的研究,以期获得人类学及遗传学方面的深入认识。“比如研究马家浜人的种系、族属,和其他人种的比较研究等。”

    对于大家最关心的人像复原,方启作了详细介绍。他说,此次将采用先进的计算机三维技术,复原一男一女人像。复原之前,要取完整颅骨进行清洗、修复,并从多角度、多侧面采集基础数据,收集图像资料。然后,要在电脑中三维建模,恢复面部软组织、调入相应五官建模,添加皮肤效果、进行效果处理,人像才最终得以复原,整个过程预计需要几个月。

    方启提到,目前,计算机三维复原可以很好地反映人的体质特征,如形体、年龄、皮肤,甚至肌肉的发育程度都可以表现。在对一些非颅骨特征的处理上,如毛发的浓密、眉毛的稀疏、耳朵的大小、嘴唇的厚度,还需要结合其他学科,诸如历史学、民族学和人类学的研究成果。而为了让人像更完整更细腻,要添加衣饰品,还需要根据考古资料进行科学的综合考察分析,引入历史学、民族学、环境学等研究。

    多学科研究值得期待

    像马家浜先民人像复原计划一样,引入多学科研究成为马家浜遗址二度发掘的一大亮点,将为我们获取更丰富、完整的史前信息。

    据芮教授介绍,此前,动物学家来现场测定兽骨,可以通过其牙齿、骨骼形态鉴别它们是家畜还是野生的,进而判定马家浜先民的畜牧业发展水平、饮食结构、生态环境等。植物学家则到现场取走了土样,将进行实验室筛选,研究7000年前嘉兴的植物种类,复原当时的生态环境。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