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访谈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主席字画只在官场流通 背后是"雅贿"传统在作怪(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书协主席的字画,瞬间贬值十倍,原因和书画本身毫无关联,仅仅和作者的身份头衔的变化有关。所以许许多多的人,投机钻营,只为一个主席、副主席的头衔而争抢,其实争抢的是头衔背后的利益。
师永刚说:“书协、美协等这样的协会,本身应该是艺术创作者的集合体,不是给他们提供帮助,保护他们权益的组织。然而,我们似乎有一种习惯,可以轻易地把任何非官方的、半官方的组织变成官僚机构,按照等级高下区别种种不同的待遇、价值。”
艺术从业者和腐败究竟是如何产生联系的?又如何才能真正让艺术创作有一片独立的天空,而不再成为腐败的中介?师永刚说,“其实在今天,已经有了非常明显的两套评价标准,官本位的评价标准和市场的评价标准,也有了两套几乎不相干的流通渠道。有几个书协、美协主席的字画在拍卖行拍卖呢?艺术市场不会因贪官的收藏而受到影响,但反过来,一部分带有头衔的作品变成贪官之间流通的行贿物,却不能不警惕。”
“雅贿”是官场的传统
记者:用字画书法作品等行贿,似乎是一种不良的传统?
师永刚:确实,“雅贿”也算是一种官场的传统,形式也不仅仅是送给官员字画,还有的官员,他们在当官期间出卖自己的字画,也是非常普遍的一种行贿方法。比如说某个官员,他自己写了一幅字、画了一幅画,结果被人高价收购,买的人为什么愿意出高价?不是因为官员的字画本身值钱,而是因为他们另有所图。通过一买一卖,就完成了一次行贿,一次权和钱的交易。这样的方法自古不绝,价格和字画本身没有关系,而是行贿潜规则的一种定价而已。
记者:那么这种传统源自哪里呢?
师永刚:中国人有漫长的官本位崇拜历史。传统社会中,一切都是政府说了算,其实也就是官员说了算,权钱交易因此诞生。而官员总有爱好,有所好必有所投。真正需要警惕的是,人们对这种传统和潜规则习以为常。我想,应该查一查,究竟是什么人,花成百上千万买书协主席的字画,买了究竟用来干什么?字画最终又落到什么人的手里了?官场上这些丑恶的东西我们绝不应该熟视无睹,更不应该当做猎奇来看,应该以此作为一个开端,认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东西,认真清理这些不正当的丑恶现象。
主席字画只在官场流通
记者:这样的现象是否会影响到真正的艺术创作?
师永刚:首先,要思考,为什么主席的字画能涨到千万,这当然是因为官本位的思想,对官僚的崇拜以及行贿的需要。这个价格和真正的艺术市场是没有关系的。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所谓主席的字画,它们往往只在官场流通,有几个主席字画会出现在拍卖行?而真正的艺术作品,它们则更多在艺术市场上流通。这两个流通渠道是并行的,在艺术市场流通的,有时候可能会进入官场,但这种现象并不是很多,因为大多数受贿者本身没有辨别真伪和价值高低的能力,因此他们可能更愿意相信“书协主席作品”。反过来,“书协主席字画”基本上不会出现在艺术市场。因此,艺术市场不会因为贪官的作品而受到影响,至少不会有大的影响。
记者:报道中称许多人投机钻营只为获得一两个头衔,这会不会影响到艺术创作呢?
师永刚:对于那些投机钻营的人,当然会影响。实际上,他们大多也谈不上什么艺术创作。因为他们看重的不是艺术,而是官位,是官位背后的利益。他们出卖的,也不是艺术品,而是职位头衔。相反的,现在已经有许多领域的从业者,他们不愿意接受这些协会、机构的约束或者利益,他们更愿意在市场上去获得人们的认同,即便他们可能会受到市场的引导和约束。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