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考古联想 » 正文

明品生活网:首次确定唐六胡州位置 及大蒙古国弘吉剌部封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内蒙古晨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自治区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于5月转入室内资料整理阶段后,自治区文物考古专家在整理考古调查记录并阅读历史文献的基础上,收获两项重大新发现,即首次确定了唐代六胡州在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的具体位置,确定了大蒙古国弘吉剌部的封地所在,并在赤峰市境内找到了蒙古弘吉剌部贵族在封地内所建的投下城。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处王大方处长6月4日对外公布了自治区这两项重大考古新发现。

    王大方介绍,第一项发现是指自治区文物考古专家通过对内蒙古、宁夏、陕西三省区交界处,即毛乌素沙地西南缘的实地考察,并依据考古与文献资料,确定了今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与陕西省盐池县境内的六个唐代古城址与六胡州的对应关系,第一次把鄂托克前旗境内的五座古城列为六胡州城址。粟特人在中国古代史籍中被称为“昭武九姓”、“九姓胡”,或“胡”,原是生活在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一带操中古东伊朗语的古老民族,从我国的东汉时期直至宋代,往来活跃在丝绸之路上。所谓六胡州就是指唐代管理粟特人移民的鲁、丽、塞、含、依、契6州。粟特人于公元679年即唐调露元年,由中亚逐步来到鄂托克前旗,有107年的时间跨度在今鄂托克前旗的范围内生息繁衍。第二个新发现是通过对内蒙古赤峰市北部草原的实地考察,并依据考古与文献资料,文物普查工作者确定了今赤峰市北部的五座古城,与1214年成吉思汗“甲戌分封”时封给蒙古弘吉剌部以部长按陈为首的四个领主所建的投下城有关。经过调查已明确:蒙古弘吉剌部按陈一系的投下城分为“夏都”应昌路(故址在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和“冬都”全宁路(故址在赤峰市翁牛特旗);按陈之弟册一系的投下城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白城古城;按陈之弟火忽一系的投下城为巴林右旗白塔古城,按陈之子唆鲁火都一系的投下城为赤峰市松山区西八家古城。

    记者了解到,自治区文物局目前已将这两项重大考古新发现向上级申报文物保护单位,并对这批重要的古城遗址加以重点保护。

    ○相关新闻

    元上都遗址考古发掘新发现

    本报讯(记者张昊文)6月6日,来自正蓝旗文物局消息称,为研究元上都外城城墙与街道之间的关系及年代问题,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元上都遗址外城西侧进行局部考古发掘。考古部门在外城西部进行布方,横切外城西城墙,通过局部发掘彻底搞清了元上都外城城墙与街道的早晚叠压关系,即东西街道早于城墙。

    晨报 张昊文 胡慧 马晓丽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