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考古联想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刘氏的郡望介绍(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汉家刘氏网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象其他大姓一样,刘姓郡望的出现、形成、演变和统一,也经过了从魏晋到唐宋近千年的漫长历史过程。 刘姓的郡望,无疑是在两汉各支刘氏皇族的基础上形成的。但是,终两汉时代,刘姓尚无郡望可言。  


    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刘姓是国姓,是皇族的关系。两汉时期是刘氏大发展的时期,自从汉高祖刘邦实行分封制开始,两汉的这种分封从没有停止过。刘邦大封同姓,刘姓皇族成员由古丰沛一地经长安和洛阳而分散到全国各郡国。由于享受到特殊的政治、经济权利,被分封到全国各地的刘氏王室宗族,自然成为当地的最有名望的宗族。但是,因为刘氏皇族王侯几乎各郡国都有,因而也就全国一般样,没有什么郡望不郡望了。有的书中说刘姓的郡望形成于东汉晚期,其实那是错误的提法。


    刘姓郡望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自从魏晋时期实行"九品正中制",天下无不重视门阀出身。作为两汉皇室的刘姓,因为在此前的4个多世纪中占尽了天时地利,培养了强大的宗族势力。此时虽然江山已失,风光不再,但正所谓"百足之虫,死而勿僵",刘姓仅凭着昔日汉家刘氏的余绪遗威,就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天下郡望中占尽了优势,因而成为当时天下大姓之一。这个时期,刘姓的郡望应是各姓中最多的。


    现存最早全面记录刘姓郡望的书籍,应该是《广韵》。该书所记载的刘姓郡望有25个:彭城、沛国、弘农、河间、中山、梁郡、顿丘、南阳、东平、高平、东莞、平原、广陵、临淮、琅邪、兰陵、东海、丹阳、宣城、南郡、高堂、高密、竟陵、长沙、河南。《广韵》一书虽最后成书是在宋朝,但书中的郡望资料,就是继承隋朝陆法言的《切韵》,因此它所反映的基本上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情况。


    唐朝是刘姓郡望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进入唐朝以后,许多新的刘姓宗族相继兴盛起来,成为新的望族。因此,在《唐韵》出版半个世纪之后,林宝在他所著的《元和姓纂》一书中,又对刘姓的发展面貌进行了新的记叙和分析。该书所记载的刘姓支派多达40余支,其中就包括魏晋六朝时期形成的刘氏旧郡望26个。《元和姓纂》所说的26个旧郡望是:彭城、沛国、弘农、河间、中山、梁郡、南阳、高平、广平、东莞、平原、东平、广陵、临淮、琅邪、东海、南郡、高密、竟陵、范阳、东莱、丹阳、兰陵、宣城、陈留。实际上也只有25个,即在《唐韵》25望的基础上去掉高堂、屯丘、长沙、河南4个郡,又加上广平、范阳、东莱、陈留4个郡。

 
    此外,《元和姓纂》还开列了刘姓的其他郡望共19个:济阴、京兆、武功、庐陵、南康、谯郡、上邽、洛阳、宋州、陈留、长安、岐山、润州、东平、范阳、汴州、东郡、河南、雕阴、东阳等。这些郡望,则基本上都是刘姓在唐朝新增的。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视郡望的时期,当时人们认为"夫人立身在世,姓望为先,若不知之,岂为人子!"(见《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序》)。因此,由政府主持编纂了多种详细记载各姓郡望的书籍。这些书籍有两类,一类是以郡为纲,以姓为目,先列各郡,再在每郡下详列该郡望族;一类是以姓为纲,以郡为目,即先列各姓,再在每姓下详列该姓的郡望。


    《元和姓纂》大体上属于第二类。敦煌遗书中也有这一类书的残本,如《敦煌文书》第5861号就记载"宋姓三望:京兆郡、河内郡、广平郡。阳姓三望:中山郡、荥阳郡、河南郡;车姓二望:河南郡、鲁郡。……"可惜此书残本中没有关于刘姓的记载。


    唐代有关姓望的第一类书籍,则有《天下姓望氏族谱》(残卷)和《新集天下郡望氏族谱》。


    成书于贞观八年(634年)的《天下姓望氏族谱》(残卷)所记载的刘姓郡望有3个:弘农郡,刘姓为4大姓(杨刘张晋)之二;彭城郡,刘姓为5大姓(刘曹袁到受)之首;长沙郡,刘姓为4大姓(刘茹曾秦)之首。


    大约成书于唐德宗时期的《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所记载的刘姓郡望仅有2个:瀛州河间郡,刘姓为8大姓(邢俞家玄尧刘詹税)之一;徐州彭城郡,刘姓为12大姓(刘朱到徐庄宛支宗政龚巢幸碪)之首。


    另外,成书于唐朝晚年的《太平寰宇记》也在各郡之下附载有每郡的望姓。该书所记刘姓郡望有4个:虢州弘农郡,刘姓为5大姓(杨刘强晋奚)之一;徐州彭城郡,刘姓为6大姓之首;邢州巨鹿郡,刘姓为5大姓(莫魏时刘舒)之一;潭州长沙郡,刘姓为5大姓(刘茹曾秦彭)之首。


    由此可见,在唐代的现实生活中,人们所承认的刘姓郡望,已经由魏晋六朝时期的25个,减少到5个左右。绝大部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刘姓旧望族,在唐朝已经彻底衰落了。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唐德宗时期颁布的这份完整的《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中,由官方承认的刘姓的郡望仅剩下了2个,这除了说明刘姓的新旧变化外,更反映了当时人们已经开始把刘姓的众多郡望统一的事实。


    宋代取消了"郡"的设置,此后元、明、清各代也没有了"郡"的设置。郡的行政区划便成了历史,郡望的政治功能也已经完全丧失,所剩下的,就只有为人们认宗亲、寻祖根提供参考的功能了。对于寻根来说,众多的郡望已没有什么意义,人们需要寻的是各姓的总根源。于是,各姓的郡望,也就在宋代完成了统一的过程。


    完成郡望统一工作的,是宋代的《百家姓》。该书虽成于钱塘一位名不见经传的钱姓老儒之手,但一经公开发行于世,就很快受到上自朝廷政府,下至平民百姓的欢迎和认同。此后近千年来,《百家姓》一直成为记录中国各姓郡望的最基础的经典。而在《百家姓》中,刘姓的郡望就赫然变为一个——彭城。此后,彭城郡成为刘姓统一的郡望和发源地,就得到了绝大部分刘姓宗族的认同。

 
    但近年来,这一现象又有的新的改变。随着海内外广大刘姓宗族寻根热潮的兴起,许多刘氏族人认为仅寻到刘姓的总根源--彭城郡还不够,为了区分各个宗派,有必要再详细标明各自所在的支派,于是又开始起用一些早已不用的旧郡望。这样,现代刘氏族姓在寻根和联谊活动中,往往还使用"彭城"、"中山"、"长沙"、"沛国"、"丰沛"等旧郡望。其中,"丰沛郡"作为一级行政区划在历史上并不存在,只是一个地域名称。因此,"丰沛郡"也就仅只是用来标明刘姓发源地的虚拟郡望而已。

 






 
关键词: 刘氏 介绍 国学考古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