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考古联想 » 正文

明品生活网:800年土司王国 入选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3)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潇湘晨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老司城全景。)
“城门是城址发掘的中枢,对于弄清城址的整体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柴焕波说,这次发掘的大西门位于宫殿区西侧,门道分别由卵石和红石条砌成的路面、台级组成,下接右街的卵石街道,并与古码头相连,上与宫殿区内的道路相接,门道左侧是一处门楼建筑。
门道两侧的城墙以红砂岩错缝平铺叠砌,西北部城墙保存完整,最高处达6米,尽显土司宫城的恢宏气势。南门区尚在发掘中,目前已呈现出清晰的城墙、卵石环城道路和壮观的排水系统。
与国内其他大部分古遗址不同的是,老司城城墙是由下至上由红石条、青石岩和鹅卵石垒砌而成,并不是呈平行的。“这种类似梯形的结构在国内都很少见,是老司城在建筑上的最大特点。”柴焕波说。
王室墓地面积1500平方米
紫金山墓地是此次发掘的重点项目。该墓地位于老司城东南郊,是明代永顺土司的王室墓地。现已探明墓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有土司及眷属墓葬30余座。此次对其中暴露于地表、均遭盗掘的8座墓葬进行了发掘清理。
据柴焕波介绍,墓室多用特制的浮雕青砖为基,以青砖起券(拱形墓顶),头部设神龛,浮雕青砖饰有人物及宝相花、卷草纹、云纹等图案,两壁设有门窗,棺床以青砂石板平铺,有的饰有七星图。墓葬分为单室、双室、三室,三室墓前设回廊,三室贯通。整个陵园的地表由墓葬封土、拜台、“八字”山墙、花带缠腰过道、南北神道及石像生、照壁等遗迹组成,这一发现对于复原明代土司王室陵园整体面貌具有重要价值。
“这次发掘的彭世麒夫妻合葬墓制作精致、装饰华美富丽,堪称明代土司陵墓的精品。”柴焕波说,彭世麒、彭宗舜、彭翼南都是永顺土司中功勋卓著的人物,多次征战,屡建奇功,“他们曾带领土兵抗击倭寇,立下过赫赫战功,都是土家民族的英雄”。墓地中出土的彭宗舜、彭翼南及一些土司眷属的墓志铭,是研究土司社会的珍贵史料。
新发现土司时期遗址20多处
永顺彭氏土司的核心区分布在酉水支流的牛路河流域,上游称施河,经过老司城一段称灵溪河,下游与猛峒河干流相接并注入酉水,流域面积约两千多平方公里。永顺土司核心区南隔酉水为保靖土司,西南为两江口土司,西部隔龙山的林莽地带与鄂西诸土司相接,北与桑植土司接壤,东部为永定卫和辰州府地。它们与永顺土司核心区之间的交错地带,是明代永顺土司所辖三州六洞的分布地域。
柴焕波说,1995年10月-12月、1996年9月、1998年10月-11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湘西自治州文物局、永顺县文物局,先后三次对老司城及外围相关遗址进行了调查与发掘。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这次在对永顺土司核心区域的调查中,新发现土司时期遗址20多处,包括烽火台、军事关卡、土司庄园、古墓群、宗教遗址、石刻题铭等,对军事设施、宗教中心、墓葬区、休闲区、王族封邑的空间分布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在对永顺土司辖下三州六洞区域的调查中,通过对九龙蹬古城堡、龙潭城等重要遗址的调查与试掘,已取得许多重要线索,有望在土司早期史迹的研究方面获得突破。
名词解释
土司制度
土司制度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分封地方首领世袭管职,以统治当地人民的一种特殊政治制度。土家族地区的土司制度始于五代(初为竭糜制度),发展于宋,完备于元、明(由褐糜制度发展成为土司制度),终止于清,时间长达八百余年。
土司与中央王朝的关系,在经济上表现为“纳贡”与“回赐”。土司在其辖区内具有无上权威,为名符其实的“土皇帝”。自宋代开始,所辖最小行政单位为洞,洞下为旗,旗是土司政权兵民合一的组织。永顺司所屏的三州六长官司,其下有五十八旗。红网湘西10月30日讯(潇湘晨报滚动新闻记者徐海瑞 胡立华 通讯员 何赞 乔卓俊)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