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访谈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对话麦家:中国作家在影视面前从来是弱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文汇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去年10月,麦家的《暗算》获得中国内地长篇小说最高奖——茅盾文学奖。麦家创作的《风声》同步走红,并被华谊公司购得影视改编权,电影《风声》已经面市。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麦家。

  电影的硬伤是颗朱砂痣

  记者:电影《风声》和原著相比,改动较大,您怎么看待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之间的关系?

  麦家:《风声》小说出版后有五十来家影视公司来询问影视改编权,仅电影,就有中影、上影、姜文公司等国内比较大的电影拍摄机构来谈过。我个人一直推崇姜文把电影当艺术来探索的才华和劲头,他的助手小尹从美国打来电话,要我等他们回国再说。我等了半个多月,足见我的真心。其实双方都是真心的,但缘分还没有到,最后没有合作成。

  华谊几乎是最后冒出来的,那时小说出版已经一个多月,当初那个大家争抢的热头已经过了,我似乎面临着因为挑花了眼而沦为“剩女”的难堪。然后一天晚上王中军突然来了个电话,直截了当说要买,具体由中磊跟我来谈。我跟中磊在昆仑饭店谈的,就谈价。中磊报了个价,影视套买,外加游戏,报价很高,比我期待的还要高,就这么定了,很简单。

  现在电影出来了,电视剧的剧本据说也完稿了,可望年内开机。从我了解的情况看,观众对电影的评价褒贬不一。我是“它”的亲戚,理当说它好话,所以我的好话也就少了可信性。失信的话不说也罢。

  从小说到影视,必然对原著有冒犯和伤害,即使像《暗算》,我自己操刀改编,也保证不了完全忠实。小说和影视不是一个道上的,无法“同呼吸”,“心连心”,如果彼此“合二而一”,成为兄弟,像一个模子压出来的,那么这两个作品当中肯定有一个是失败的:要么是小说,要么是影视。导演通过修改原著来展现自己的水平,这块硬伤一直存在。中国作家在影视面前从来是弱者。

  甚至可以这么说,越优秀的小说要改编为优秀的影视要接受更多的伤害。因为道理很简单,在小说中出彩的东西,比如文学的语言、繁复的意境,影视往往是表达不了的,只有挨刀了。具体到《风声》来说这种“刀伤”更是在劫难逃。因为《风声》是一个谜语故事,如果电影不能对小说的关键情节、最后的谜底作合理巧妙的改编,等于是让观众看一场预先知道结局的球赛,这在商业上是大忌。我对《风声》电影之所以大体满意,就因为它成功地改编了故事的一些关键情节和结局,它拿我的儿子(小说)又生了个儿子,父子俩似曾相识,不似之处又昭然若揭。这就是改编,继承了我,又背叛了我。背叛也不是我的不好,而是为了电影的好。

  应该说,电影是无法完全表达我小说的意蕴和驳杂的内容的。我认为,把一部长篇小说改编为电影,就好像把一片滚滚麦浪做成一盒饼干,饼干虽然好吃,但怎么可能有滚滚麦浪的风景和大地的姿态?小说分“东风”、“西风”、“静风”三部,分别是共产党、国民党和“作者”对历史上同一个故事的三种不同的述说,互相呼应又矛盾,统一又对立。这种多角度的叙述,甚至是矛盾的叙述,恰恰是抵达一事一物真实的途径。历史比未来还充满变数和悬念,然而我们长期在一种主义叙事下生活,已经习惯了以一个声音、一个视角看问题,看过去。这是我们的“密室”,我们需要打破它。当你打破了回头去看就会发现,历史其实就像“风声——远处传来的消息”一样,虚实不定,真假难辨。这是小说的最肤浅主题,但两个小时的电影怎能高攀得上它呢?

  小说《风声》有两条情节链:一条是谁是“老鬼”;第二,“老鬼”在密室中如何把救命的情报传出去。我对电影《风声》总体还是满意的。但“唱戏传情报”我觉得不高明,逻辑关系的这颗“螺丝”没拧紧。另外,在传递情报的时候,临时增加了一个角色,这也不符合游戏规则。

  要讲一个惊悚故事,藏一个谜底并不难,但给一个惊悚悬疑的故事赋予一个人的情怀,甚至是一种国家主义的情怀,这是有点难的,而《风声》恰恰在这方面有突破。

  记者:电影里有李宁玉褪衣的镜头,小说中没有这个情节?这种加法是否不尊重原创?

  麦家:小说中没有这个情节。但这是电影的商业需要,我可以接受。电影传递的一个知识我觉得挺有意思,通过测量你身体的骨骼、体型来判断你的品行,这个很有趣味,今后或许会成为一种时尚。

  出于商业考虑,他们的做法情有可原。毕竟电影容量有限,有时候我们不能过分挑剔。我花了两年时间创作的2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中的意蕴和博大,电影很难一一展现出来。不过,电影里一下子让两个人物死掉了,这稍显仓促。悬念的吸引应该来自于环环紧扣,你剪掉了两个人物,就很难自圆其说。

  中国影视界对编剧不太重视,举个简单的例子,电影片头会在醒目位置映上“某某某作品”,准确来说,应该是某个人导演的作品。人不是万能的,就讲故事的能力来说,编剧是不会弱于导演的。即使故事有破绽,作者也是经过长期的深思熟虑,比如我两年的写作,对每个情节都反复推敲,尽力把破绽压到最小。电影人投入的情感和时间,不可能与编剧相比。总之,导演可以自成一路,但不能抛弃了(小说)作者。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