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焦点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美刊:孔子学院让中国成为"友善的龙"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美国《耶鲁全球化》在线杂志11月29日文章]题:友善的龙(作者 澳大利亚前外交官、悉尼大学客座教授梅卓琳)
原文提要 中国通过孔子学院展开的“魅力攻势”在全球各地赢得了盟友。
世界各地的媒体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军力增长进行了大量报道,而中国在成为大国的长期目标中,为增强软实力而悄然作出的努力却鲜为人知。中国发现,具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国语言和文化是其软实力的源泉。
同法国的法语联盟和德国的歌德学院一样,中国政府近3年来已在世界各地建立了100多所孔子学院,教授普通话,尤其是向海外华人,以加强他们同中国亲密的文化关系。这些孔子学院对日益增长的了解中国的需求作出了反应。
中国的战略性外交政策是“和平崛起”,既反映了文化和历史的经验,同时又结合了软实力的概念。软实力这个概念由哈佛大学约翰-肯尼迪政治学院院长约瑟夫-奈提出。根据他的定义,软实力是指通过文化、价值观和思想进行劝服的能力,同硬实力或军事实力相对。
文化外交由来已久
文化外交对北京来说不是新鲜事物。北京曾借助“熊猫外交”和“乒乓外交”影响了国际舆论,从而在20世纪80年代缓解了冷战紧张局势,放宽了中国进入世界舞台的通道。
中国政府秉承“和平崛起”的外交原则,近年来,还改进了它的宣传工具。舆论调查反映出贸易刺激结合新文化外交的效果:澳大利亚洛伊研究所进行的调查发现,把中国视为和平与安全的威胁的人在减少;美国评论员强调中国的“魅力攻势”。
中国外交政策目标
今年10月,北京学者张拓生对中国的外交政策目标进行了总结:国内事务和国际事务并重,国内事务是指在2020年前实现小康社会,制定与台湾统一的框架;主张新的安全观;同外国伙伴发展双边关系;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重点是增强软实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中国外交政策最首要的目标是实现同台湾的统一,因为这是内政。
第二个目标是把中国建成—个“强国”,或者用张拓生的话来说是—个“大国”。
软实力外交新进展
 2003年,作为其软实力外交的一部分,中国政府宣布了在世界各地建立孔子学院的计划。现在,孔子是团结全球华人的文化外交目标的象征。
这个项目由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国家汉办)管理,国家汉办同教育部和其它几个政府部门有联系。
孔子学院一般坐落在东道国的大学里,这可以得益于主办者在竞争激烈的语言课程市场上的声望。这种安排最大限度地减少中国政府的开支;国家汉办为孔子学院提供资助,孔子学院在初创阶段有少量种子基金。
孔子学院的问世只有短短3年时间,但是可以提出一些观察意见:各国欢迎该项目提供的汉语教学的资源。期待与中国发展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国家,比如澳大利亚,受益于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进一步了解。澳大利亚人刚刚选举工党领袖凯文-拉德(陆克文)担任总理,这是“大中华区”以外第一位能讲汉语的总理。他是澳大利亚不断发展的汉语计划的成果。
孔子学院正在扩大其教学作用。都柏林大学孔子学院提供本科生课程。今年4月,日本早稻田大学签署了建立孔子学院的协议,中国政府宣布这是第一个研究型孔子学院。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