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考古联想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南林大又挖出骨灰墓 或葬当年拒绝嫁朱棣的美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金陵晚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埋的可能是当年拒绝嫁给朱棣的美人上星期发现的“锦衣卫墓”墓主并非“特务头子”,只是个不怎么上班的“官六代”
    埋的可能是当年拒绝嫁给朱棣的美人

    上星期发现的“锦衣卫墓”墓主并非“特务头子”,只是个不怎么上班的“官六代”

    《南林大发现神秘墓葬》

    不是徐叙,是徐君叙!

    >>>延伸阅读

    □本报记者 于峰

    上周本报持续报道了南林大锦衣墓高官夫妇合葬墓,其考古发掘工作日前已宣告结束。能够揭示两位墓主身份的两方墓志也已经运到市博物馆进行保存和研究,神秘的男性墓主身份昨天终于大白于天下,此人果然是徐达的后裔,他的名字并非多家媒体报道的徐叙,而正是本报此前报道猜测的“徐君叙”。

    看似尘埃落定,但昨天上午,另一个神秘的墓坑在徐君叙夫妻合葬墓旁边出现,又为这一考古发掘增添了疑云!

    “墓志运回来以后,我们立刻进行了辨识!”考古专家告诉记者。合葬墓里一共出现了两合墓志,其中一合志盖上写着“南京锦衣卫指挥佥事徐君叙妻恭人周氏之墓”十九个大字,明确证明该墓主是一位女性。另一合墓志并没有立刻公布,但很显然,它是属于“南京锦衣卫指挥佥事徐君叙”的,但对于这十二个字的断句却令人费了周折。

    明史专家马渭源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这个头衔来看,此人可能叫做徐叙,也可能叫做徐君叙,而本报此前的报道中倾向于认为此人就叫做徐君叙。

    昨天,考古专家在释读了墓志后宣布,证实了本报记者的猜测。这位“南京锦衣卫指挥佥事”不叫徐叙,而叫徐君叙,他是明朝开国元勋徐达的第六代孙,是徐达第三个儿子徐膺绪的后人。考古专家还说,徐君叙的正式名字,应该是徐世礼,“君叙”只是他的字。

    而周氏也身份不凡,她的祖父是明代成化年间的重臣周瑄,周瑄曾经出任南京刑部尚书,78岁去世后被追封为“太子太保”,也就是被追赠太子老师的荣誉。周瑄的墓也在南京,旧址位于今天的西善桥街道。周氏的叔叔周经则在生前就被封为“太子太保”,所以说,周家和徐家的联姻,绝对是“门当户对,级别对等”的。

    出土的蓝釉梅瓶

    市价接近亿元

    六合工地发现汉代古墓

    日前,在六合区机场高速的一处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无意发现了一座古墓,初步判断,这是一座汉代的古墓。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施工人员作业时,地下的古墓已经现出“冰山一角”。很明显的外露墓砖使得具有文物意识的施工人员立刻停下了手中的活,周边村民则立即拨打了电话,通知文物部门到现场勘查。

    村民告诉记者,考古专家赶到之后,初步判定,这是一座汉代古墓,具有一定的考古价值。为了防止墓葬被破坏,专家们经过讨论,先用泥土将古墓掩盖起来,为考古发掘做准备工作。

    记者在现场看到,施工现场周围堆的全是砖块和泥土,古墓已经被泥土盖得严严实实,不仔细看,看不到“庐山真面目”。而细看之下,记者发现了一个网球大小的洞。村民告诉记者,这个小洞就通向汉墓内部。

    据了解,六合一带地下墓葬众多,有很多都是珍贵汉墓,历年来,文物部门在对六合地区汉墓进行的考古发掘工作中发现了大量珍贵文物。而对此次现身的汉墓的挖掘勘探工作,将于这几天正式开始,本报记者也将予以密切关注。于峰 陆一夫

    >>>相关新闻

    在对徐君叙墓志文字的辨认中,考古专家又有了更多发现。他们告诉记者,徐君叙虽然名义上是“南京锦衣卫指挥佥事”,但此人挂的职务是世袭的,或者说是个闲职,“很有可能,他一天都没有到南京锦衣卫上过班,是一个拿着俸禄混日子的纨绔子弟!”

    明史专家马渭源告诉记者,明代很多开国元勋的后代,毕生都躺在祖宗的功劳簿上过日子,和清代的八旗子弟相类似。徐君叙极可能也是这样的人,“按照朱元璋定下的规矩,这种人不能参加科举,也不必参加生产劳动,只是没有任何特长和技能的‘生育机器’而已!”

    马渭源说,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在《明史》和《明实录》里找不到徐君叙的名字和事迹了,“这样的人在当时很多,他们什么都不会,正一天天演变成社会的蛀虫。”因此,正如本报此前报道猜测的那样,“官六代”徐君叙不可能是什么“特务头子”或者“特务首领”。

    记者向明史专家了解到,“南京锦衣卫指挥佥事”不是品级多大、多有实权的官职,“只比知府大一点点”,这也就能够解释为什么墓志志盖上直呼他的名字,而不将他称作“徐公君叙”。

    专家还透露,一生吃喝无忧的徐君叙其实只活到了40多岁,他的早逝和其略显寒酸的墓室映射着明代勋臣后裔这个群体的没落。

    又出现一个神秘“骨灰墓”

    就在记者认为南京林业大学徐达后裔古墓已经尘埃落定时,昨天上午又突然传来消息,徐君叙夫妻合葬墓附近又出现了一个神秘的浅坑。

    记者在现场看到,此坑距离南大山徐君叙夫妻合葬墓大约有六七米的距离,同样也是工人在施工中无意发现的。该坑系长方形结构,用青石砌成,长不到一米,宽约50厘米,深约三十多厘米,形状类似墓坑,却又无法躺下一个人,连小孩子都无法容纳。此坑发现时,已经没有了顶盖,里面填满了泥土和碎石。

    一位南京考古界资深专家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后告诉记者,这应该是一个盛放骨灰盒的墓,死者应该是火化入葬的。

    专家告诉记者,其实,火葬早在宋代就已经流行(《水浒》中武大郎就是火葬的),特别是盛行于僧人之中。明朝时,南大山这一带是徐达家族墓所在地,因此“浅坑”可能是徐达后代中某位出家人的火葬墓。

    明史专家在查询史料后发现,徐达有一个叫徐妙锦的女儿曾出家为尼。徐妙锦是明代初年的著名美女,她的姐姐仁孝皇后嫁给了明成祖朱棣。仁孝皇后死后,早就觊觎徐妙锦的美色的朱棣想娶她进宫当皇后,但徐妙锦根本瞧不起冷血暴虐的朱棣,她给明成祖写了一封信“拒婚”,然后就到中华门外一尼庵出家,从此长伴古佛青灯,了却余生。

    专家说,徐妙锦出家圆寂后,应该选择火葬的方式,也极有可能将骨灰的葬地选在南大山、板仓一带的徐达家族墓地,“因此,这个坑埋过徐妙锦的骨灰的可能性很大!”目前,考古人员正在对周边进行挖掘和清理。

    说他“特务头子”是高抬

    昨天上午,在徐君叙妻子周氏墓室中发现的那一件绝世梅瓶也在南京市博物馆“玉堂佳器”展厅进行展出。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件通体施釉的蓝色梅瓶通高26.7厘米,瓶口直径4.4厘米,肩部最大直径为15.6厘米,底径为10厘米左右。

    记者看到,“蓝釉梅瓶”的“邻居”就是众所周知的市博镇馆之宝——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而为了展出“蓝釉梅瓶”,市博临时将国宝级文物“内府”款白釉梅瓶撤下,换上了“蓝釉梅瓶”。

    市博物馆办公室的宋燕主任告诉记者,市博藏品成千上万,此前虽然收藏有蓝釉的其他门类瓷器,但“蓝釉梅瓶”还是第一次收藏到,就是在国内各大博物馆,这样的蓝釉梅瓶也极为罕见。扬州博物馆收藏有一件类似的霁蓝釉白龙纹梅瓶,已经被定为国宝级文物,也是扬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虽然按照行规,文博专家不可能从市场价值方面对博物馆藏品作出评估,但记者从国内一家知名拍卖行的专家处了解到,“蓝釉梅瓶”如果流入市场,其市场成交价格可能会接近或者超过亿元!于峰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