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嘻嘻熙熙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王蒙:走出去与软实力建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文汇报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我觉得还是用加强交流、多向世界介绍(推介)中国的提法更好。其实世上任何一种有价值的文化,从来都不仅仅是国门内的货色。从来世界各地的文化就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特色。我不赞成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讲什么“文化赤字”、“入超”之类
●文化是不是软实力,当然是。我们说文化是软实力其实就是说它在国际政治中有很大的作用,但不宜太过分地强调它的政治作用,避免把文化交流政治化急功近利化粗鄙化。我们反对西方国家把与我们有关的各种问题政治化,但是我们不反对把某些政治性极强的问题适当地文化化,即从文化的层面多进行交流和讨论
●文化就是文化,不论它受意识形态的多少影响,它与意识形态不能互相取代。我们不避讳并向世界正确地解说我们的意识形态原则与我们的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但是我们努力向世界介绍的是我们的被意识形态指导的文化果实文化特色文化思路,而不是意识形态本身
我觉得还是用加强交流、多向世界介绍(推介)中国的提法更好。其实世上任何一种有价值的文化,从来都不仅仅是国门内的货色。从来世界各地的文化就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特色。
我不赞成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讲什么“文化赤字”、“入超”之类。文化与物质商品不同,物质商品多半是一次性的,使用完了,消费完了,需要再进口。而文化,引进了,就为你所用,为你所发展、创新、改变、本地化,丰富了你也武装了你,归属于你了,有可能成为你协力创造的新的文化果实。近代外国人用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的水平,早已超出了当年输出这些科技的中国,也不会有多少人想着这是中国的出口,用多了会积累赤字。同样,中国引进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没有人会认为这是来自欧洲或者德国。从延安就时兴同志间见面行握手礼,目前大陆的人握手要比台湾那边频繁得多,谁会想到握手是礼节赤字?汉语拼音用拉丁字母,然而,它的用法只限汉语拼音。电影、话剧、芭蕾等艺术品种来自外国,但没有人认为《一江春水向东流》《雷雨》《红色娘子军》是舶来品。即使跳《天鹅湖》,由于中国演员的身材与气质情愫文化背景的不同,其版本其效果也不可能全同于俄国。
日本古代学中国,近代学欧美,同时它保持了自己的许多文化特质。而善于学习外来的东西,是日本文化的一个长处而不是短处。
文化是不是软实力,当然是。文化能凝聚与动员自身,同时能赢得好感、友谊、理解、尊敬,直到热爱。文化高的国家民族照样可能在战争中被打败,那也当然,如果文化高了就必胜,那就不是软实力而是硬碰硬的导弹、核弹、航空母舰了。政治则直接作用于实力集团尤其是硬(军事)实力实体的结盟、决策、树敌、组织动员、指挥效率等等。政治更是指挥硬实力用向何方的准星与主导者。政治是指挥硬实力与种种软实力的,而绝对不能说什么政治是软实力。我们说文化是软实力其实就是说它在国际政治中有很大的作用,但不宜太过分地强调它的政治作用,避免把文化交流政治化急功近利化粗鄙化。
然而文化首先不是实力不实力的问题,而是它的有效性、质地性、成果的丰富性与深刻性的问题。一个文化的品质,在于它能否帮助接受它的人群与个人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能否开扩人们的精神视野与发展人们的精神能力,是否具有足够的创造性、吸纳能力、发展能力、应变能力……我们需要强调的:文化是花朵、是魅力、是精神、是瑰宝、是记忆也是预见、是民族的又是人类的骄傲与财富,如此这般,也许比较靠后再说它是软实力更好。说得愈后,可能软实力愈强。
文化有极强的政治性,但毕竟比政治更宽泛与含蓄。我们反对西方国家把与我们有关的各种问题政治化,但是我们不反对把某些政治性极强的问题适当地文化化,即从文化的层面多进行交流和讨论。我们已经重视,而且必然愈来愈重视与各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在这样的交流与合作方面,我们可以做到信心十足,大大方方。
我们重视与各国政府间的文化协定,重视文化交流上的政府行为,我们也许应该更重视民间机构与文化人个人之间的交流。西方国家,有许多人喜欢强调文化的非政府行为性质。我们从版权局等单位掌控的购买我方版权数字,其实远远比不上作者个人与外国出版商订立的出版合同多。我们最好多建立一些出版经纪人、文化艺术基金会与外国有关团体打交道,而不是直接由政府部门或权威的具有我方特色的联合会、协会出面。
我们的文化工作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文化工作,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事业,我们的一切向世界推介中国文化的工作,都有利于我们的形象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在文化交流中推广我们的指导思想、意识形态与价值观。文化就是文化,不论它受意识形态的多少影响,它与意识形态不能互相取代。我们不避讳并向世界正确地解说我们的意识形态原则与我们的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但是我们努力向世界介绍的是我们的被意识形态指导的文化果实文化特色文化思路,而不是意识形态本身。认为我们通过文化交流能够输出我们的意识形态,是不够现实的。同时,不论我们向外介绍的是唐代还是汉代的文化果实,它们都同时是被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所批判地继承与保护的文化遗产,都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包容与根深叶茂的性质。无疑,加强我们的文化交流工作,必定会有助于赢得理解与敬意,有助于让世界更加客观和公正地理解中国的真实情况与真实走向,抵制文化单边主义。同样,积极有效地吸收国外的一切好的文化,化为中华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同样有助于消除西方人士对我们的偏见、无知与误解。
我们的对外文化推介工作面对的是世界各地尤其是西方世界的广大受众,当然要以受众能够理解的方式、熟悉的语言习惯做好我们的工作,这并不能说是迎合西方人,也无需为西方人没有接受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与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而遗憾,或指责他们对待中国的无知少知猎奇心理,外国人对中国感到好奇,我们欢迎,好奇比无视好,只有经过更多更有效的工作,才能尽快地超越人家对我好奇的阶段。
作者:王蒙 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

【相关解读】
“软实力”这个术语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来的。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所体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的吸引力所体现出来的“软实力”。
软实力虽然没有硬实力那样具明显和直接的力量,但有更加持久的渗透力。 2004年4月,约瑟夫·奈新书《软实力:世界政治中的制胜之道》再度引起世界热谈;未来学者和文化经济专家的观点也令人瞩目:在21世纪,各国的胜负决定于文化产业。
约瑟夫·奈教授认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主要存在于三种资源中:第一,它的文化,即对其他国家和人民具有吸引力的文化;第二,它的政治价值观,特别是当这个国家在国内外努力实践这些价值观时;第三,它的外交政策,但这些外交政策需被认为合法且具有道德权威。
约瑟夫·奈说,人们在使用软实力这一概念时,常把软实力与软实力资源或软实力载体相混淆。如果把美国在文化方面的软实力仅仅理解为可口可乐、好莱坞电影和牛仔裤,那实在是对软实力概念的误解、滥用和庸俗化。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