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考古联想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临清"贡砖"背后的故事(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文人黄威宏 

   
    东昌府文人黄威宏因得罪当地官僚,准备找个地方先躲上一阵。想了半天,黄威宏决定藏身于临清。临清在东昌府北面,在运河坐船,三两个小时便可到达。那里城市繁华、商贩众多,便于躲藏。 
   

    当时临清商业发达,城中各地商人云集于此,著名商号多半为天津商人,饭馆里的饭菜口味也多为天津味。 
   

    临清共有八大景点,分别是秦汉古堤、塔岸闻钟、鳌矶凝秀、清真古寺、玉带三桥、古刹宝塔、东郊孤松、古渡烟柳。每个景点,黄威宏全游了个遍。街市上,山东快书、临清时调和临清琴曲,咿咿呀呀,令黄威宏流连忘返。 
   

    这里的风流繁华,也吸引了康熙、乾隆。正在临清避难的黄威宏,还曾亲眼目睹乾隆皇帝御驾临清。 
   

    匠人冯魏祥 

   
    1403年,燕王朱棣在南京称帝,随后迁都北京,营建新都成当务之急,遂频诏山东、河南两省和直隶、河间诸府建窑烧砖,并在临清设工部营缮分司。 

   
    当时临清一位官员的亲属冯魏祥在临清运河东岸约10公里处挖窑烧砖。光冯魏祥麾下就有4座官窑,两百多工人。砖上印记烧造时间、地点、烧造人等,以示负责。 
   

    为保证砖的质量,冯魏祥有一套严格的操作规程。烧砖用的土,过完大筛子,还要过一遍小筛子,然后再将土用水过滤。滤满一池,待泥沉淀后,再从滤池中将泥取出,用脚反复踩匀,才能用来脱制砖坯。脱好的砖坯晾干之后便可装窑烧制。 

   
    烧制好的贡砖要逐一敲验,“以体制坚细,色白声响者方可入选。每块合格的成品砖都要用黄裱纸包好,运往京城。” 
   

    砖窑每年出12窑砖,按平均每窑2500块计算,冯魏祥的4座官窑年出砖12万块。而当时临清有384座窑,按每窑每年出砖3万块,384座窑年可出砖1152万块。 

   
    临清贡砖的出名源于1957年定陵的发掘。当时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和国家文物局局长郑振铎曾经在发掘现场看到建陵用青砖上有“临清”字样,历经500多年历史的临清贡砖印记清晰,不蚀不碱,声如铜音,这让郭沫若和郑振铎赞叹不已。经过考证,大半个紫禁城所用的青砖大都是临清生产的“贡砖”。(作者: 刘铭 )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