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国学热”存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天津日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何谓“国学”?大概很难给它下一个准确的定义。说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应该没错,但好像宽了点;说它是研究经、史、子、集等的学问,好像也没错,又觉窄了点。不过,一说“国学”,大家望文生义,各自心目中的理解,大致也八九不离十。那就让它只可意会,不必言传了吧。生为中国人而重视“国学”,是理所当然的事。然而,自上世纪中叶以后,“国学”之少有人问津亦久矣。乃至上世纪80年代以后,复有学者重新予以关注,且又重新启用“国学”这一旧概念,慢慢又热闹了起来。及至近日,借助主流媒体的强大覆盖力与出版机构的推波助澜,以“史”与“子”为主要内容的大讲用,几有席卷之势。有人称之为“国学热”,我也感到“热度”不低,却不能欢欣鼓舞,反而疑窦丛生。 
  “国学”有必要搞得这么热吗?我国是个文明古国,久远的历史使我们的人民似乎天生有一种怀旧情结。怀旧是一种对历史的恋情,它是孕育爱国情怀的胚胎。五千年文明史,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作为一个中国人当然要珍惜这笔财富。然而,作为一个当代中国人,又要清醒地认识到,这笔财富又可能成为沉重的包袱。尤其是精神遗产,无论曾经何等辉煌,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就说伟大如孔子吧,他的思想且不说诞生之时的原生态就有的局限,就说经过漫长的封建社会的浸染,它在历史上所起到的作用,岂是那么容易说清楚的?今天还有人在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也不想一想,旧中国早就有了一部《论语》,也早就有人“独尊儒术”,可有谁真正把天下治好了?尤其到了封建社会末期,统治阶级把儒家思想作为压制革命维持统治的工具,所以革命者才会高呼“打倒孔家店”!即使我们作为“事后诸葛亮”,可以批评当年的先驱们一棍子打死孔子的做法有点过激,但是无论如何不应该再重开“孔家店”吧!
  是的,我们应该尊重历史。所以今天不妨大讲这个皇帝那个皇帝,这个“子”那个“子”,可是,“五四”那一段我们“自己”的历史不是更应该讲一讲吗?
  其实,我想说的是,“国学”基本上是属于思想史、哲学史、训诂学等学科的研究范畴,应该是比较深奥的学问。通过专门家的研究,可以从中总结历史的经验与教训,可以作为思想资料为我们的创新思维服务,而主要不是直接用来作为广大民众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教科书。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现在讲孝敬老人,固然与儒家讲的“孝”有联系,但“孝悌”在儒家思想体系中的真正意义,绝非孝敬老人那么单纯。否则就读不懂巴金小说《家》中高觉新的悲剧,更不会理解鲁迅为什么对“二十四孝”那么深恶痛绝。所以我们在进行传统道德教育时,大可不必打出什么“国学”的大旗。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本来就产生于民间,或许不那么深邃,却更加质朴,更加纯粹,这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且更适合于大众的接受。硬要把“国学”扯进来,固然显得高深了,但反而会把原来比较简单的事情搞复杂。
  我无意贬低“国学”,更不反对研究“国学”,只是认为“国学”非常复杂,就让专家们去研究吧。他们有了科学的研究成果,当然也可以做一些普及工作。普及当然要具有生动性,但学术毕竟不是艺术,其前提是科学性。写戏可以“戏说”,讲堂上不仅不能戏说,一味“趣说”也未必是很好的讲风。我们总也应该培养我们的观众,尤其是年轻人,能够静下心来,耐心听听浅近而严肃的学术报告。
  我还有一点不太理解的是,某些媒体的“讲堂”之类,怎么会一窝蜂地钻到故纸堆中?讲历史,讲子书,这没有错。可是一旦形成一股潮流,就要问一个为什么了。在当今各种现代科学知识如此飞速发展的时代,难道你们认为我们的大众最应该知道的就是这些经、史、子、集之类吗?媒体不是很重视导向性吗?请问我们现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当务之急是什么?
  夏康达,1940年生于上海,1959年毕业于华东师大中文系。天津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原天津师大中文系主任、学报主编,现任天津师大津沽学院文学系主任。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评论。主要著作:《文学艺术新术语辞典》、《二十世纪国外中国文学研究》、《夏康达文学评论自选集》等。





 
关键词: 存疑 国学 大众评述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