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功利时代 大学语文也不应是“魔鬼”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星岛环球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英语通不过考试不能毕业,现在汉语通不过也不能毕业了!教育部作出要求,高校必须开设面向全体大学生的中国语文课。目前,已经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等多家学校把语文课列为必修必选课。 功利时代的大学语文
一个人掌握基本的母语听说读写能力,这是小学和中学语文应当完成的任务。但现实中,有很多中国人的语文并没有学好。近来,就有诸如“大三学生写申请,百字错了二十八”,“汉语比赛留学生夺魁”之类让国人大跌眼镜的报道。

哈佛大学前任校长查尔斯·艾略特曾说过:“我认为有教养的青年男女惟一应该具有的必备素养,就是精确而优雅地使用本国语言。”

因此,如果不能“精确而优雅地使用本国语言”,即便是大学生也应该学习一下语文。

事实上,高等院校开设大学国文或大学语文课程,也不是一个新事物,民国时期的大学就有。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等人的倡导下,高等院校理工农医等非中文专业,普遍设立了这门课程。有的院校是必修,有的院校是选修,持续至今。
   
不过,目前把“大学语文”作为必修课的高校仅有四十余所。相比全国一千余所高校都把英语作为必修必选课,“大学语文”的光景很是“惨淡”。英语为必修课,而本国语文却被设为选修课;大学毕业时,外语是否达标,有考查办法,母语是否合格,却没被看成问题,这是当前中国大学教育的“怪相”之一。

从这个“怪相”可以看出大学语文落寞的原因所在,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英语所承载的文化很强势,相较而言,汉语就变得弱势。

此外,社会的轻视也是造成大学语文落寞的原因之一。“招聘用人单位只看英语、计算机,从没有‘写不写白字’”的用人标准,无形中也推动着大学语文的边缘化。

在这种情况下,国人为了有个“好前途”,纷纷丢下国语学英语,这里反映的是人类的功利与现实。为了一个好前途并没有错,问题在于,不能因此而丢弃了自己的母语。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西班牙作家赛拉说过:“文学的界限恰好就是人性的边界,它标明了神和魔鬼属性之外的天地。”既然大学语文已被边缘化,那承担“授业解惑”之责的高校就应该重塑大学语文的学科定位,赋予其应有的学科深度和学科尊严。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