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访谈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学子人文书院是一个必然结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七宝中学校长仇忠海

地处上海西南的古镇七宝历史上一直是人杰地灵之处,七宝的形成也与晋代大文学家陆机、陆云后裔祭祀二陆的陆宝院有着直接关系,所谓“七宝故庵也,初在陆宝山。吴越王赐以金字藏经曰:‘此乃一宝也’,因改名七宝。后徒于镇,遂以名”(《松江府志》)。二陆以后,七宝文脉一直不绝如缕,名人辈出,而在前不久,这里又诞生了上海当代第一所中学书院——七宝中学学子人文书院。
 

  几竿翠竹,一园花草,青黛砖墙,汉白玉栏,红木书柜,走进学子人文书院,一股浓浓的书香气顿时扑面而来,这里有青铜雕就的孔子像,有一面以蔡元培、马相伯、丰子恺、沈从文等大师群像为背景的大师墙,并全年滚动播放《大师》纪录片,这里也有全套的《四库全书》……在这里,书院并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坚守,一种对于传统文脉的追寻与坚守,七宝中学所追求的“平民本色,精英气质”理念在这里无不一一毕现,而古代书院一直坚持的名家讲学在这里更是成为常态,学者朱维铮、夏中义、鲁迅之孙周令飞、作家叶辛、陈丹燕等曾在这里与七宝的学子共话人生与成长。


  谈起学子人文书院在不久前成立,七宝中学校长仇忠海接受早报专访时认为,书院是校园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自然发展的结果,也可以说是一种必然。    


  东方早报:书院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特有的教育形式,很想明白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你们在七宝中学投巨资建设这样一所上海唯一的中学书院?


  仇忠海:简单地说,学子人文书院可以说是七宝中学贯彻“全面发展、人文见长”及其后“平民本色,精英气质”独有办学理念的必然结果,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而不是刻意地去建设一个书院。


  东方早报:七宝中学办学理念与书院的诞生具体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仇忠海:先从七宝中学说起,我是1994年到这里当校长的,当时的七宝中学正处于发展低谷,好的老师走掉了一大批,如何把学校带出低谷,当时如果抓应试教育可能会有短期的效益,但这一定会苦海无边。我们决定在素质教育中抓突破口,结合重点中学重理轻文、现行学校教育的弊端及其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文化失衡和日益严重的社会道德问题,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七宝中学于1996年底提出了“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办学思想,也就是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强调人文精神的养育,站在为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帮助他们懂得何以为人、为何而生,而这在德育、管理等各方面都可以贯彻,吕型伟先生曾说,德育如果是庄稼的话,那人文精神就是土壤。


  在提出这样的理念后又构建了10个方面的“教、研、训”一体化自培模式,开展了一系列的“感恩教育”、“八大主题文化节”等,逐步建设了“开放性主题活动课程”系列,成为国内研究性学习的四大模式之一;每到周五,我们都会邀请国内外的学者、作家、艺术家来与学生对话,谈他们对人生的理解与看法,学生们非常喜欢这样的课,称之为“人生的报告”。当时针对人文课本较少的情况,我们还发动教师编写《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纲要》《当代外交史纲要》等,在别的学校觉得主课课时都不够时,我们每周制度性地用三堂课时开设人文教学,因为我们的办学理念决定了我们培养的学生要有一定的人文修养和文化品位——有意思的是,当我们把升学率放在一边时,我们的升学率反而一直是稳步上升的。


  国家前几年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后,我们开始思考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感觉光抓人文不抓科技不行,高中阶段科技教育非常重要,所以提出学校要加强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在四年时间内建设了科技场馆,就是为了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到现在,我们的师生已有200多项专利发明,其中有一位学生就有39项专利。从这样一条线看起来,原来我们说七宝中学育人目标是培养有一定人文修养和较高文化品位的全面发展的学生,这是“全面发展、人文见长”最初定的育人目标,育人目标具有显性的人文教育的要求,发展到不断加强科技教育的今天,这几句话已经不能代表今天的学校教育,所以我们改成“平民本色,精英气质”,这里面它既没有显性的人文特色也没有显性的科技特色,但它的要求就比原来的要高,而且我们现在的育人定位模式是“以德育为核心,科技与人文结合,身心智协调发展”,就很有特色,这二十个字拼在一起,实际上是循环上升的,要求更高。如果说以前的人文是关注学生人格修养的话,今天在人格的基础上加强了能力的培养,考虑到学生能力培养的方向,是层次更高的一个特色。


  七宝中学的科技实践平台经过多年的建设一直很丰富,如“科学探索馆”、“地球科学博物馆”、“机器人创意工作室”等,但与之相配的人文教育实践馆如文学馆、史学馆、社科馆等一直没有设立,而很多人文社团也没有自己的活动场所,正好去年底纪实频道播出系列纪录片《大师》,在那些百年中国思想、文化、科学、教育各个领域里创造出卓越成就的诸多“文化昆仑、精神脊梁”的厚重人生有着我们汲取不尽的人文资源,而这些教育资源在教材中是缺席的,这也成为我们建设书院的一个触发点,我们专门把以前的高复班大楼改建为一所全新的书院,并专门设置了大师厅,也就是巩固这份珍贵的民族记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怀人生、关心精神,完善自己的人格与心智。


  东方早报:既然是命名为书院,那么与中国传统书院之间到底有哪些相承之处?


  仇忠海:书院制度萌芽于唐,形成于宋,废改于清末,有着长达千年以上的历史。钱穆先生曾经说:“中国传统教育制度最好的莫过于书院制度”,书院对于中华文明史的发展尤其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今天的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学子人文书院正是这一借鉴的尝试与探索,这个学校学科之外的教育平台与活动空间将和学校的学科教育相融合,培养学生爱读书、能思想、具才情、敢担当,成为具有“平民本色,精英气质”的社会中坚与民族栋梁。


  在继承书院传统方面,古代书院是将人文精神转化为书院精神,书院将道德教育摆在教育活动的首要位置,为将道德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书院将其制度化为章程、学规等形式,使书院重视道德教育的人文精神充分显现出来。学子人文书院的教育一方面是以社科方式,请学者与名家进行授课,同时让书院成为师生人文实践活动的场所,除大师厅外,我们在书院还设置了杰出校友厅、四库全书书屋、教师文化沙龙、种子文学社、摄影社等学生社团活动室等;另外,我们还配置了三位教师兼职书院的历史与社科课程的教学,目前他们还在结合纪录片《大师》的底本编写《大师之路》的教材。


  就人文课程而言,高中各个年级也各不相同,高一上学期有“走进学子人文书院”,下学期有《文艺与人生》,高二上学期有社会调查,高二下学期则有“走进社会,走进生活”等活动。


  东方早报:学子人文书院是探索当代教育改革下的产物,与古代书院单纯按照儒家的道德理想模式来设计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当也是不同的,你们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呢?


  仇忠海:在七宝中学的校友中,也有大师级的人物如王选,之所以与《大师》栏目合作,我们也是希望以大师的人生故事感染学生,感受大师的人格魅力与精神风范,在教育中不仅仅是国学经典,更有西方文化的精华,对古今中外兼收并蓄,也就是思想必须解放,我们还准备在书院增加海外杰出华人的栏目,希望学生能像这些杰出人物那样具有为民族、为国家甚至为整个人类承担责任的人生态度。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