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为什么非要盯住服装不放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红网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先是有人平素就穿着宽松的大衣服读经,也算一种选择,只要你还穿着衣服,宽就宽点,不露就行;接着,就张罗着凑了100多个学者呼吁奥运会中国团要着汉服,这个名单更邪行,说是100多个学者,可能是人数不好凑罢,连一些在读的硕士生都堂皇其上了。人才窘迫之状,可知。这一回,更有意思,5月10日北京大学启动了中华学位服设计大赛,最终夺魁者将可能成为未来北大学位服的样式。(5月11日《新京报》)
  
  该来的终归要来,服装问题终归是要成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北大此举,长袖善舞,或可成为衣服改制论者一针强心剂,继续支撑着他们在迷失了方向的文化隧道里瞎走。
  
  在倡导者那里,衣服就是国粹,就是承载传统文化的载体,就是中华几千年来文明的积淀,能不慎乎?厚厚的文化和薄薄的衣服,在中国崛起的鼓噪声中不期而遇,大概又是天意啦。你听听这100多学者的话:“穿上民族的礼服,采用民族礼仪,体现着民族的尊严,也体现着对客人的尊重!”多大、多严重的事情,如果我们不听从他们的倡导的话,那大概就是“丧失民族的尊严”、“丧失民族的自信”啦。可见,从这些话语的使用上看,这些所谓学者的国学修养是何等的差,汉语的表情达意在他们这里,已经沦落到很不堪的地步。还挽救什么汉服,先拯救一下诸位的汉语吧。
  
  至于北京大学那些学位服之类的做法,在我看来,更多是一种游戏、一种游离于学术和时尚之间的益智游戏。不可过高估量其意义,当然也没有必要贬抑其价值。学生们喜欢这样有点古老、却又是全新的东西,只要不牵扯到“复兴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这些大题目上来,那就尽情地玩。就当弥补一下小时侯的手工课程,大家凑在一起热闹热闹好了。
  
  如果真用心的话,我还建议勤奋的学子们找出沈从文先生的《中国服饰研究》,对照着中国历朝历代的典型服饰,去芜取精,略加修饰,还原出中国各个大的朝代时期的服饰,也算一种精细化研究罢。这样的一套中华服饰出来,相信所有的胡乱倡导者大概就会闭上嘴巴,不再笼统提倡汉服什么的了。沈先生在书序中已经说道:“中国服饰研究,文字材料多,和具体问题差距大,纯粹由文字出发而作出的说明和图解,所得知识实难全面。如宋人作《三礼图》就是一个好例。但由于官刻影响大,此后千年却容易讹谬相承。”
  
  举凡现在的一些服饰怪现状,或许正应和了沈从文先生所说的“讹谬相承”。为什么总是要盯住衣服不放手?我们知道,历史上的野蛮部落里女人的身体就是领土的一部分;难道,衣服或许又是文明国家的一部分领土?即便大家津津乐道的那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也是着眼于衣服的实际功用,当时的紧迫情形,其所大虑者,是军队如何能够方便作战。至于是“恢复祖制”还是“数典忘祖”,我相信,在英武的赵武灵王那里,都是伪问题。
  
  这几年来,社会上总是出现一些闹剧一样的事件,从宽容文化的角度上看,这些尝试和努力固然能活跃我们的文化、开阔我们的视野,进而,或许能部分的让我们窥到中华文化的美丽。这些都是不错的,但如果这些尝试和努力带有浓重的专制色彩,夹杂了我们不喜欢的腐朽气息,那只能是虚妄的挣扎罢了。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