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考古联想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安徽挖出史前玉文化最高成就(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安徽商报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昨天上午,省文化厅负责人在巢湖含山县正式宣布,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的凌家滩遗址第五次考古发掘的现场发掘工作已经结束,此次发掘不仅发掘出规模空前的中心大墓,还出土一件罕见的巨型玉猪,表明凌家滩远古先民对猪的图腾崇拜。

第五次发掘成果丰硕

从5月18日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按照计划对凌家滩遗址进行第五次发掘。截至目前,共计发掘面积约450平米。据了解,这片墓地主要使用年代是距今5300年前后的凌家滩文化时期和战国-汉代两个时期。

目前,第五次发掘在墓地中发现凌家滩文化的墓葬坑4座、灰坑3个,以及可能与制作玉石器有关的大面积石块分布场所,出土各类玉、石器和陶器近400件,其中玉、石器以钺、璜、环、芯、锛为主;此外,发现战国-汉代墓葬5座,隋唐时期墓葬2座。

野猪是先人的图腾崇拜

据了解,在此次考古发掘中最重要的发现之一是在墓地祭坛的近顶部发现了1件用玉石雕刻的猪型器件,全长72厘米,重达88公斤。猪的嘴、鼻孔、眼、耳俱全,并有一对獠牙,形态十分逼真。这是目前中国在新石器时代发现最大、最重、年代最早的玉猪,是中国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堪称中国第一玉猪。

省文化厅副厅长李修松向记者介绍说,太湖山是巢湖流域的最高峰,凌家滩遗址位于太湖山的正南边,此次发现的贵族大墓地恰好位于遗址祭坛的正南,而在其顶部又发现玉猪,种种关系都表明,玉猪和远古先人的宗教文化有着密切联系。“最高的太湖山山峰在古人心中是通天的地方,而祭坛的最高处又‘供奉’着玉猪,可以看出,猪应该是具有图腾性质的神物。”

在凌家滩遗址此前的几次发掘中,已经发现了其他形状的猪型玉器,特别是一个精美的玉鹰,鹰的两只翅膀竟然是猪首形状。种种迹象表明,猪在凌家滩先人心中地位特殊,而此次发现的巨型玉猪,雕琢出明显的獠牙,外形更接近于野猪。由此,有关考古专家分析认为,凌家滩先人已经表现出对野猪的图腾崇拜。

中心大墓出土随葬品200多件

在此次考古发掘中另一重大发现是发掘出一座规模空前的中心大墓,在长3.6米、宽2.1米的中心大墓中,出土了玉器、石器、陶器等随葬品200多件。被考古专家誉为新石器时代考古最重大的发现,“千年一遇,十分壮观。”

这座中心大墓就是压在玉猪底下的墓,编号为07HLM23。墓坑呈南北向,墓主人头向南,脚向北。在墓主人的头部摆放着十分精美的玉器,有玉环、玉镯、玉璜和不知名的玉器,有的玉环是大环套小环。在墓主胸前摆放着玉璜10多件,在靠近两臂的位置左右各放10件玉镯,这是目前凌家滩墓葬手镯最多的一座,胸部以下至脚部叠压玉钺、石钺、石锛、石凿,各部分叠压有2~6层器物,令人眼花缭乱。在下腹部位摆放着3件半圆箍形器,制作十分精美,在凌家滩出土器物中从未见过。在脚的底部竖立向上摆放着玉璧和玉钺、玉环,可能有着特殊意义。在腹部摆放的石锛上窄下宽,宽6.8~7.8厘米。

除了这些精美的玉、石器,M23大墓特殊的另一重要原因是,这是一座打破了祭坛的墓葬。祭坛是远古先人最神圣的地方之一,一般葬在离祭坛越近的人在部落里的地位越高。省文化厅副厅长李修松表示,虽然凌家滩遗址面积高达160万平米,但是不大可能出现比M23墓葬更大、规格更高的墓葬了。

据省文物考古所所长杨立新介绍,这次发掘证明了凌家滩墓地中存在着显贵集团、工匠集团和贫民的墓葬,并有明确的区域划分。这表明当时凌家滩氏族集团内部已出现严重的贫富分化,氏族社会内已产生阶层和至上权力。这些都表明距今5300年前凌家滩文化已出现文明的曙光,开始向阶级和早期国家演进。

凌家滩遗址外围拟建度假村

省文化厅副厅长李修松表示,凌家滩遗址已经被列入国家保护大遗址项目规划的大盘中,所有发掘工作将配合国家重大研究课题展开。因此,从保护遗址的角度出发,目前还没有进行第六次考古发掘的计划方案。

但是,今年起国家已经拨出专项资金用于凌家滩遗址的发掘保护。有关部门在保护的基础上,也开始着手准备对凌家滩的旅游开发,将凌家滩纳入环巢湖的旅游规划,把凌家滩打造成环巢湖旅游圈上的明珠。

据悉,有关部门已经着手计划对凌家滩遗址上的村民进行集体搬迁,以便更好地保护遗址;同时,在遗址外围依托太湖山建设原始风格的度假村,将原始风格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展现出来。(梅珊珊、孙超)

 

5月19日,凌家滩遗址发掘进入第二天。人们在盼望出现惊喜的同时,对前几次出土大量玉器的制造工艺也是充满悬疑。比头发丝还细的钻孔、放大200倍仍光滑异常的玉器表面等究竟运用了何种技术,采用了哪些工艺?考古人员期望能在此次发掘中发现一些蛛丝马迹。

进入文化层不一定就有惊喜

昨天,考古人员还是按计划对探方的土壤进行发掘清运,目前主要挖掘的部分依然在耕作层中,但深度已达到40公分左右。现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明后天的发掘将进入文化层,也就是说人们将可能见到一些远古遗存,包括令人惊叹的一些发现等。“虽然计划如此,但真正会怎样?没人会知道。”现场一考古人员告诉记者:“在以前的一次发掘中,我们发掘了一个多月也没发现一件东西,就在我们都准备离开的时候,才在一个墓葬中发现了不少东西。进入文化层并不代表就一定能发现东西。”

凌家滩曾发现疑似玉匠墓葬

由于此次500平方米的发掘区只是凌家滩遗址的墓葬区,因此,出土的文物可能主要是些随葬冥器,而出土当时人的生产、生活用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有关考古专家表示他们依然希望能够获取一些珍贵信息,特别是相关玉器雕琢生产的工艺信息。

考古人员告诉记者,在此前的发掘中,他们曾经在一座墓葬中不光发现有玉钺、石凿,而且还发现100多个管钻下来的玉芯和许多制造玉器时留下来的边角料,根据这些情况,考古人员推断,墓主人可能是一位玉匠。“如果不是玉匠,他不会随身陪葬这些东西。”考古人员说。“所以此次我们期望能找到古人琢玉的工具,探询到古人琢玉技术的更多信息。”

他们可能已掌握了砣琢技法

考古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对凌家滩前期出土的玉器进行显微扫描研究发现,很多玉器加工的痕迹平直流畅,像现代车床车过的一样,比如一个水晶耳铛球体表面放大到200倍仍没有毛糙感;有的玉人背部的隧孔钻法是要经过复杂的设计和七八道工序,几乎和现代过江过河隧道施工的技法一样。“如此高超的技艺,我们猜想5300多年前的凌家滩先民已经掌握并使用了砣琢技法,否则他们不可能完成。”但他们到底使用什么材质的工具,是否确实使用了车床类的工具?依然像谜一样困扰着考古人员。

“如果我们对遗址的生活区、加工区进行发掘,或许会有更多关于这类的信息发现。”考古人员表示,即使此次仅仅是对墓葬区发掘,但他们仍希望能够找到一些相关信息。

作者:黄婧、孙超、王素英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