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世界遗产”是护身符还是催命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星岛环球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6月28日有两则关于“世界遗产”的消息,一条消息是开平碉楼与喀斯特申遗成功;另一条是云南“三江并流”、故宫、天坛、颐和园、丽江古城等六处世遗被亮“黄牌”。 


开平碉楼



  这两则新闻形成了鲜明对比:两个挤进了世界文化遗产之列,六个可能会被踢出来!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全球现有历史遗存实施的一种保护手段,世界遗产名录依据的是《世界遗产公约》各缔约国之间的“君子协定”,入选“世遗”,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每年,世界遗产专家委员会都会有选择性地对“在编”者的保护状况进行检测,没有通过者将给予“黄牌”警告,如仍无改善,最终将被踢出名单。
  可是,中国的“世界遗产”却将“世遗”当成了护身符,而且是一道可以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护身符,有了这道护身符,这些景点就可以发展旅游经济了,其门票也可以翻几番了,环境保护?以后再说!一个“世遗”称号在给这些景点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使这些景点走向“死亡”。
  在中国,自然环境、文物景观被损害不是一个新话题了。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文物都必须拿出来给人观赏才能实现它的价值,如果将一件“国宝”、一处美景封闭起来不给人看,那它的存在与不存在没有多大区别。因此,让这些景观文物走向市场是实现了他们的价值,但是如果只看其经济价值而不注重保护,这些景观也会迅速消亡。
  文物景观的保护与经济价值的实现在中国演变成一个两难话题,好像只要让这些景点被人参观就难以保护了一样。其实,世界各国都面临过这个问题,但有些国家却解决得很好。比如英国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形成了法律法规,这些文化遗产可以出售给个人,这些人对这些文化遗产有使用权,但必须保证这些建筑或者景点的原貌,相关部门会经常检查,一旦发现有所损毁,就可以把这些“业主”告上法庭。在这里,这些“业主”尽可以利用这些文化遗产来赚钱,但必须负责保护修复这些遗产。
  这条路看似简单,但在中国却未必行得通。因为,在中国,很多文化遗产是一个地方的主要财政来源,这些文化遗产肩负着供养众多公职人员的重任,一旦将这些文化遗产“私有化”,这些公职人员又将何处去?
  文化遗产重在延续,重在传承,如果为了经济利益将这些文化遗产毁了,势必成为千古罪人。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