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考古联想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考古发掘显示:渭河主河道北移时间推后至乾隆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西安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记者 文艳 
  曾入选“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西安渭桥遗址,又有新发现。昨日,记者从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学上第一次集中发现5座高密度古代大型桥梁;同时,考古发掘显示,渭河主河道北移时间从康熙年间被推后至乾隆年间,也就是200多年渭河主河道就北移了3000多米。
  渭河200多年北移3000多米
  2012年在西安北郊汉长安城北侧发现的秦汉古木桥引起轰动;到2013年年底,发现古桥数量增至3组7座。其中,最早发现的秦汉古木桥就是厨城门一号桥。
  去年渭桥遗址考古发掘集中在厨城门桥群区域。在对厨城门一号桥三四米深沙层清理过程中,出土了900多枚铜钱,分属秦、汉、宋、明、淸不同时期的钱币。其中发现了多枚“乾隆通宝”及1枚“景兴通宝”铜钱。
  “一号桥到宋代基本废弃,出土的乾隆年间钱币说明当时渭河主河道还在这个地方。”考古领队刘瑞告诉记者,如今渭河主河道已北移3000多米。这说明乾隆年间之后(包括该时期)这里还是渭河主河道。北移时间也从之前考古发掘认为的康熙年间推移至乾隆年间,渭河300年北移3000多米的结论被铜钱改写。现在看来,渭河主河道只用200多年就北移了3000多米,这个速度远远超过预想。这次发现对西安地区渭河变迁史及关中环境史的研究有重要价值。
  古船构件填补渭河考古发掘空白
  考古人员发现,在2块大型长方形的汉代石刻上分别发现朱雀与青龙、朱雀与白虎浅浮雕纹饰,该类图案为长安地区汉代石刻上的首次发现。
  另外,在对厨城门一号桥北端发掘中,初步清理出桥桩9排97根,桥桩顶部保存完整,此处发掘确定了厨城门一号桥的北端。还在其南侧发现用竹片编织成筐并内填瓦、石、沙等组成的水工设施“埽”——就是护堤堵口的器材,由此确定了当时渭河北岸就在这里。同时,在桥东部卵石堆积中暴露出疑似古船构件的局部,填补了渭河考古发掘的空白。
  首次发现5座高密度古代大型桥梁
  经发掘确定,以厨城门一号桥为中心,在东西600米的范围内,已经发现存在有5座大型渭河桥梁。“如此高密度古代大型桥梁是考古学上首次集中发现。”刘瑞说,5座桥的年代分别是秦、汉、唐,如此密集说明当时这里交通量非常大,这条交通线路延续三个朝代,并一直被稳定使用。
  据悉,根据碳十四的测年资料与出土现状,厨城门外古桥群很可能是文献所载的“中渭桥”,这对古代桥梁史及汉、唐长安城的交通系统研究有重要价值。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